摘 要 幸福觀的形成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任何學科的大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幸福觀理念,認知幸福與體驗幸福是高校大學生在未來社會發(fā)展中所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對于理工科大學生而言,更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來加強對于幸福觀的認知,只有這樣才會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本文將會針對生態(tài)幸福觀的理念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對理工科大學生如何養(yǎng)成生態(tài)幸福觀的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 生態(tài)幸福觀 理工科 大學生 發(fā)展趨勢 理念養(yǎng)成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常州大學校級課題——理工科大學生生態(tài)幸福觀教育研究的成果,課題項目:GJYSG2015004。
作者簡介:許丹丹,常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1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幸福指數(shù),高校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要想實現(xiàn)民眾的幸福就要不斷的完善自身的幸福理念和感知幸福的程度。對于現(xiàn)代化的大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對于幸福觀的認知理念并不強,很少會有學生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幸福觀的真諦。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往往被一些枯燥無味的實驗所困擾,并不能感受到幸福觀的真正意義。筆者認為,要想令這些大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幸福觀的意義,就應該從根本上完善現(xiàn)有的生態(tài)幸福觀理念,讓學生逐漸的養(yǎng)成生態(tài)幸福觀,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讓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灌輸一些正確的思想和價值理念,這樣將會更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理念和價值觀,對于幸福觀的養(yǎng)成有著促進性的作用。
一、生態(tài)幸福觀理念
“告別GDP崇拜,締造幸福中國”是我國現(xiàn)如今人們所關注和認知的主要問題,我國有關政府曾經表示,民眾的幸福觀將會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建設,尤其是對于我國高校中的大學生而言,幸福觀的養(yǎng)成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人對于幸福觀的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只有站在正確的角度去分析和感受才會更好的理念幸福觀的真諦。對于我國現(xiàn)代化高校中理工科的大學生而言,體驗幸福觀是一項非常難的事情,因為理工科的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涉及到很多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所以理工科的大學生自身缺乏對于幸福觀的認知。人類社會的實踐能夠充分的說明我國高校大學生幸福觀的養(yǎng)成指數(shù)。站在理工科大學生的視角來看,生態(tài)幸福觀的養(yǎng)成并不難,只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加強對于幸福的認知就可以更好的感受幸福人生的意義,進而為自身的發(fā)展和建設給予更有利的保障。
二、理工科大學生如何養(yǎng)成生態(tài)幸福觀
(一)高校教師應積極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于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應該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會更好的實現(xiàn)幸福理念。作為高校中的教師,一定要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因為不同的高校大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也具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要想令這部分大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發(fā)展中彰顯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的幸福理念,就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培養(yǎng)。首先要在根本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想理工科專業(yè)的大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肩上的責任,在未來社會的發(fā)展中自己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如此,還應該讓高校學生了解到幸福觀與自身發(fā)展的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會更好的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體系。
(二)培養(yǎng)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
在面對同一件事物的時候,不同的形態(tài)將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如果抱著良好的心態(tài)去感知事物,將會產生一種幸福的感受,所以作為高校中的教師,應該站在正確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能力。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應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為學生開辟新的學習途徑,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學習中枯燥無味的心情,進而在實際的學習中更好的掌握幸福觀的真正意義。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對于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優(yōu)化課程設置,開設“幸?!闭n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有些高校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幸福理念,對于幸福沒有正確的認知和了解。對此筆者認為有關搞笑的教師應該重視課程的優(yōu)化和建設,有必要的情況下應該開設“幸福”課程。對學生進行幸福教育,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師傳授,只有站在正確的角度去分析和欣賞幸福和才會讓學生在宏觀的角度上感受到幸福的真諦。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就應該在社會轉型和文化多樣的條件下樹立起學生科學的幸福觀,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和把握幸福。由此可見優(yōu)化課程設置和開設“幸福”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決策。
(四)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營造幸福觀教育的外部條件
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是營造幸福觀教育的外部條件,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教師要想在實際的教學中占據(jù)著主要的引導地位,首先就應該具有正確的幸福理念和認知指數(shù)。所以筆者建議有關高校應該加強對教師幸福觀的教育的認知能力,因為只有具有科學幸福觀的教師,才能把對學生的幸福觀教育融入到實踐的教學中。對于理工科的大學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無味的,如果不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會嚴重的阻礙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并不利于學生幸福觀的養(yǎng)成。
(五)開展社會實踐,實現(xiàn)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內化
幸福觀的教育不應該局限與課堂,應該在宏觀的角度上去拓寬現(xiàn)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學體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一些高校中理工科專業(yè)的教師對于學生幸福觀的教育并沒有落實在實踐教學中,而是僅僅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對此筆者認為這種教學理念是錯誤的,要想讓學生能夠對幸福有著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就應該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幸福觀的重要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夠對社會和公眾有著更多的了解和認知,在公益活動中應該學會助人和奉獻,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責任和義務。在實踐的教學體系中,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多的實踐教學機會,將會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快樂的認知程度和理念,讓學生在主觀感受幸福的同時,更好的實現(xiàn)全方位的發(fā)展。endprint
(六)打破家長與學校的疏離,形成高校幸福觀教育與家庭幸福觀教育的合力
對于當代理工科大學生而言,幸福觀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程,因為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少會有教師將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實際的幸福理念建設中來,教師都會將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實際的理工課程教學中來,所以對于學生的幸福觀自然就會忽視。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全方位的學習和發(fā)展,就有必要為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這樣能夠讓家長及時的了解到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家長定期的與輔導員聯(lián)系,以便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家長的關心一定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只有家長運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才會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也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理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幸福觀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學生幸福觀的重要因素,現(xiàn)如今高校大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很多,但是很少會有大學生運用這些課余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玩游戲和談戀愛方面,這并不利于學生對幸福理念的認識,所以筆者建議有關高校的教師應該定期的為學生播放一些感動人物的事跡。例如感動中國中的很多事跡就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定期的為學生播放一些該類視頻和節(jié)目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提升學生的幸福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建立一些校園網站,讓學生在網站中各抒己見,將對于社會和幸福理念的認識充分的表達出來,這樣會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三、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現(xiàn)代化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學會正確的認識幸福觀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代社會中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只有不斷的為當代大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幸福理念,才會對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對理工科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幸福觀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培養(yǎng),只有站在正確的角度去認識幸福觀才會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高校中的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推動我國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所以加強大學生幸福觀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的論述了理工科大學生幸福觀的養(yǎng)成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實際上在高校教育中,幸福理念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幸福理念的重要性才會更好的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的建設和發(fā)展,幸福理念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與家長進行配合。高校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核心力量,有關高校一定要充分的認識到幸福理念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且不斷的采取創(chuàng)新式的方式對其進行培養(yǎng),這樣才會為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的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宇.理工科大學生科技倫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9).
[2]朱若夢、秦陪濤.大學生生態(tài)幸福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7).
[3]于麗.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探究.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6).
[4]吳雪萍.《大學生幸福觀教育論》的意蘊.河北科技圖苑.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