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這些事看似無用,卻是生活中的必需。正如我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盡力拓展生命的寬度。
生命之河從亙古的刀耕火種中緩緩而來,流淌過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歷經(jīng)吳儂軟語、湘江笛曲??萍及l(fā)展裹挾著現(xiàn)代人的進步與憧憬,浩浩湯湯、奔騰而下,恰如海中千萬的魚蝦,縱使如滄海一粟般渺小,仍不斷提高所處環(huán)境即生活的質量。
我們每個人都該有自己所熱愛的東西,不一定是追求詩和遠方,也無須擇一事而窮畢生。但至少得選擇一個方向,行之使歡愉滿心房,入之將憂慮皆遺忘。郁郁菜畦一方,斜陽下的背影微忙。楊絳先生在種菜時,總是忘了紛囂惶惶,如她所言之凝練的石子,潛伏見底,身在水中,不覺水流,以修身養(yǎng)性,以良心靈性?;蛟S是丈量土地的一方行囊,或許是琴弦碰撞的力量,或許是微雨中筆尖的微涼,又或許是秋霜中斑斕的土壤……張千里和左手,一個業(yè)余攝影師和一個業(yè)余作家的結合,便成了專屬的旅行故事,感動了千萬人。“愛情遲早褪去激情,唯有我們牽手旅行?!彼麄冊谧约旱穆眯凶詡髦腥缡菍懙馈I畈豢偸悄阆氲哪?,但你總得學著打造些“詩和遠方”,從而去超越勸課農桑,創(chuàng)造專屬的小輝煌。
除了坐看夕陽、輕嗅花香、受山水之光,我們亦該有知足淡然的涵養(yǎng),崇尚“一簞食一瓢飲”的樸實無華。錦衣玉食、名利雙收不完全是生活的標桿,淡泊平靜的心態(tài)、追求精神的富足,才是生活之海中最壯美的波瀾。獨佇熹光,拄一杖,等待一樹花開的時光。就如五柳先生在每個“帶月荷鋤歸”的夜晚,依舊高聲吟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與豁達。世事難料,唯歲月靜好,且行且歌唱,讓心棲居在詩意的地方。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我們該重視心靈的滿足,攫取李青蓮的一份灑脫,月下獨酌,及時行樂。此生此時此刻,為何不追求所需的歡愉?渴可飲酒,飲酒不必為渴;餓可服食,服食不一定緣于餓。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也是學會生活的重要方面。
得失難避,勿只求利。風雨不阻,奮力行路。精神滿足,不可不顧。平常之心,愛己惜今。有用無用,既廣且大。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上一些無用的時間。也許正是這些“無用”之用,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指導老師:丁娟)
點評
本文作者從周作人的《北京的茶食》中的一句話生發(fā)開來,論述“無用”之用,并最終得出結論:“正是這些‘無用之用,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拓展了我們的視野。”給人以見解獨到之感。全文思路清晰,選材典型,觀點新穎、啟人深思,此外,靈動的語言也為本文增色不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