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俄羅斯的法律發(fā)展過程中,伴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共誕生過三部有效實施的民法典。通過對這三部民法典的編撰歷程進行闡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俄羅斯民法典在不同時代具有的編撰特色及理念變化。我國如今也正在進行民法典的編撰,對俄羅斯民法典歷程的回顧有助于加強對制定民法典必要性的認識并對我國民法典的制定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 俄羅斯 民法典 編撰歷程 必要性 啟發(fā)
作者簡介:曹倩文,中國政法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002
一、俄羅斯民法典的發(fā)展概述
(一)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的民法典編纂
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時期,沙皇根據其首席顧問斯佩蘭斯基的建議,下令實施民事法律關系的改革活動,擬編纂一部效法法國的民法典。但隨著舊貴族勢力的反對以及拿破侖和沙皇之間關系的惡化,使得本次編撰民法典的計劃落空。1882年,俄羅斯帝國重新組建民法典編纂委員會,歷經艱辛,于1907年完成四稿草案。這個民法典草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俄國民法學思想上最重要的文獻”,而且“對于俄國民法學思想史,特別是,在有關法律行為問題上是有著很大的意義的”。 1914年該民法典草案公布,其采取瑞士債務法的民商合一主義,對俄羅斯舊的民法體系進行了根本改革,從而奠定了后續(xù)三部俄國民法典的基本體例。草案在當時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如果不是因為戰(zhàn)爭和革命,世界民法典編纂史上會繼德國和瑞士的民法典之后產生又一部著名的民法典。
(二)1922年《蘇俄民法典》
繼俄國十月革命和保衛(wèi)新政權的戰(zhàn)爭結束之后,為了度過百廢待興的社會困境,列寧放棄了立即著手進行共產主義建設的想法,轉而開始施行新經濟政策來恢復國家的經濟狀況。為適應新經濟政策,在以列寧為核心的蘇俄政府的積極指導下,1922年《蘇俄民法典》在不足一年的時間便催生而出,成為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民法典。作為特殊時期產生的民法典,1922年《蘇俄民法典》有如下特點:
1.具有社會主義的特征。其最具代表的表現(xiàn)是在法典第一條中便提出了社會主義民法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即在蘇維埃的全體公民平等享有民事權利能力,不受性別、種族、民族、信仰、社會出身限制。但這不代表公民可以無條件的享有民事權利,當且僅當行使民事權利與其蘇維埃社會經濟目的相一致時,方才可能受到法律的保障。
2.民法公法化。在新經濟政策實施之后,盡管蘇俄承認了私權,但給予的空間卻十分狹小,為了實現(xiàn)革命蘇維埃的理想,蘇俄政府在民法典中極力提高國家權力,而對個人自由和活動加以盡力的壓制。此時的民法典是否認“公私法二元論”的社會主義民法。列寧還提出不要因襲歐洲陳舊的資產階級的民法概念,“不是把羅馬法典,而是把我們的革命的法律意識運用到‘民事法律關系中去”。
3.忽視繼承法,嚴格限制遺囑自由。本在1918年時繼承權便己被命令廢止,而后由于施行新經濟政策,為時勢所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方才于民法典中專設了繼承法一編,也正是如此,繼承法全編僅寥寥二十余條,且都是極盡所能地對繼承權利加以多種條框限制。
盡管1922年《蘇俄民法典》是公法性質的民法典,但其對于保衛(wèi)十月革命的成果,國家財產和勞動群眾利益,對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關系起重要作用,且在全蘇聯(lián)的具指導意義。
(三)1964年《蘇俄民法典》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調整市場關系的單行法規(guī),此時的蘇俄極需對民法典進行重新整合與歸納,但由于斯大林個人獨裁的影響,新民法典編撰受到阻礙。赫魯曉夫執(zhí)政后,明確在憲法中規(guī)定法典編纂是各共和國的權限,由此極大激發(fā)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民法典的編撰工作亦得到法律保障。此后蘇聯(lián)致力于編撰適用于全蘇聯(lián)的民法典,于1961年頒布《民事立法綱要》,并在此綱要的基礎上頒布1964《蘇俄民法典》。
1964年《蘇聯(lián)民法典》是對1922年《蘇俄民法典》的繼承和發(fā)展,其基本特點有:
1.社會主義法系中民法典的巔峰。為全面保護和鞏固社會主義所有制,本部蘇俄民法典的制定依然保持了社會主義性質。從內容上看,未包含傳統(tǒng)的土地法、親屬法和勞動法且取消了公司法人的規(guī)定,且大量縮減了對商品經濟關系部分的規(guī)定。
2.對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進行批判性繼承。從體例上來講,它繼承了1922年《蘇俄民法典》民商合一的基本體例。在形式上,改變了原有編章分類模式,重新歸類了一些編章的內容。在內容上,廢除了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舊規(guī)定,增加了適應當前社會條件下的新型民事關系的內容。
3.將知識產權納入民法典。1964年的民法典成為世界上首次規(guī)定知識產權制度的民法典,從而確認了無形財產權和有形財產權并重的地位,對其他各國的立法有廣泛參考作用。
對于1964年的《蘇俄民法典》,后世因其濃厚的社會主義性質色彩及偏離民法典應有的私法精神,對其的批判多余贊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其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在當時的全面勝利,是蘇聯(lián)時期社會主義民法典的頂峰之作。
(四)新時期的民法典
20世紀80年代,蘇聯(lián)開始了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經濟體制改革,過去為適應計劃經濟而頒布的法律規(guī)范已無法適應經濟改革的節(jié)奏,甚至成為阻礙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絆腳石。為配合改革的需要,前蘇聯(lián)對局部問題陸續(xù)頒布了一系列的單行法律,如《蘇聯(lián)個體勞動活動法》、《蘇聯(lián)財產法》、《蘇聯(lián)和各加盟共和國租賃法綱要》、《蘇聯(lián)國有企業(yè)法》、《蘇聯(lián)合作社法》、《蘇聯(lián)公司法》、《企業(yè)和經營活動法》等等。然而,由于單行法缺乏統(tǒng)一的立法基礎和立法目的,其頒行只是為了調整市場變化形成的新的經濟關系,隨著改革的深入,頒布的單行法越來越多,俄羅斯民事立法逐漸出現(xiàn)“混戰(zhàn)”局面。 為了結束這種單行法規(guī)的“混戰(zhàn)”及更新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舊的民法典,前蘇聯(lián)重新進行編纂民事立法的工作,并于1991年5月31日通過了新的《蘇聯(lián)和各加盟共和國民事立法綱要》。雖然該部《民事立法綱要》因1991年的蘇聯(lián)解體未能正式生效,但為后來制訂的新民法典奠定了法律基礎。endprint
新《俄羅斯民法典》于1992年起開始起草編纂,歷經12年,從1994年至2006年將四部分陸續(xù)公布。這部新民法典是蘇聯(lián)解體后加之俄羅斯經濟體制變革后的新型法典,無論在法典內容還是法典精神上均進行根本性的革新,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 恢復私法精神。該民法典是俄羅斯在十月革命之后第一次正式承認民法為私法的法典,法典規(guī)范基本拋棄了過去具有公法性質的法律調整方式,恢復了民法固有的私法精神,為俄羅斯形成和調整現(xiàn)代市場經濟關系確立了統(tǒng)一的法律準則。
2. 物權法領域進行革新。土地又重新被納入到民法典中來,成就了不動產法在整個物權法中的重要地位土地以及土地有關的權利流轉的限制被取消,而且也增加了不動產物權的種類。對個人所有權來說,不再像1964年《民法典》那樣,嚴格的例舉個人可以擁有的所有權客體清單,而是以原則上不加限制,任何生產生活資料都可以成為私人所有權的客體,只有在例外情況下不得為私人所有。
3.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為了順應新的經濟形式與形態(tài),新俄羅斯民法典中的債權編取消了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規(guī)則,增加了適應當前社會的新規(guī)定。此外,在民事權利主體制度中,也逐步完善了法人的相關制度。
新民法典是在俄羅斯整個社會情況發(fā)生巨大轉變時誕生的,是與前兩次蘇聯(lián)時期的民法典完全不同性質的新型的民法典,它將過去體現(xiàn)“公法”性質的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法典徹底轉變?yōu)榉鲜袌鼋洕l(fā)展的“私法”性質的民法典,且借鑒英美國家相關先進法律制度,使得民法典真正發(fā)揮其核心意義,更好地適應和促進俄羅斯的經濟發(fā)展。
二、俄羅民法典的制定歷史對我國民法典編撰的啟示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制定一部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民法典是我國眾多民法學家的理想和情結,我國先后四次嘗試過制定民法典的工作,但最后均無果而終。隨著國家法制水平的發(fā)展及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所需,民法典的編撰工作也逐步落實,2016年,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中,明確了民法典編纂的時間表及步驟。而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這也標志著我國將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
隨著民法典第一步工作《民法總則》的完成,接下來第二部將是編撰民法典具體分編的工作,而此時反思和借鑒俄羅斯在民法法典化過程中的經驗,對我國的民法典后續(xù)編纂編撰工作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我國的許多的法律體系和法學理論都深受蘇聯(lián)的影響,使得對俄羅斯民法典的借鑒具有可行性。其次,兩國經歷了開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變革,經濟背景有極大的相似性。在上文闡述俄羅斯民法典制定歷史的基礎上,其對我國民法典編撰工作的啟示主要如下:
1.加速民法法典化。在上世紀末,俄羅斯和中國均進行了經濟體制的重大改革,俄羅斯在改革中逐步完成了適應市場經濟的民事法典立法工作。我國通則過頒布單行法規(guī)、司法解釋以及行政法規(guī)等龐雜的法律規(guī)范對市場經濟所產生的問題加以調節(jié),極大影響司法的統(tǒng)一性和權威性,且在法律適用過程中造成混亂現(xiàn)象。為消除這些不利影響,我國應加速制定民法典,通過法典化的形式,將相關法律制度進行整合,盡早形成一個有條理的法律體系,便于國家司法體系的統(tǒng)一和司法的適用。
2.分步制定民法典。大多數(shù)國家的民法典通常都是一次性頒布,新《俄羅斯民法典》的編纂與頒布作為一個過程,分為不同部分在12年內依次通過。我國的民法典編撰步驟和俄羅斯具有相似之處,將民法典的編撰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編纂民法典總則編,第二步則是對各個分編的整合。目前第一步已經順利完成,而第二步也在緊鑼密鼓的著手進行,這樣分步進行的立法過程有利于形成內部協(xié)調的民法典,且從整體上節(jié)約了立法的成本和資源。
3.運用比較法視野。前蘇聯(lián)和俄羅斯在立法過程中均充分運用比較法,不同時期的民法典吸收借鑒了不同法系的法律規(guī)定。此外,新的《俄羅斯民法典》編纂還邀請國外的專家學者參與到俄羅斯的民法典制定過程中。我國在民法典的后續(xù)編撰工作中也應時刻把握比較法的視野,對法治發(fā)展先進的國家進行學習借鑒,亦可邀請外國學者為民法典編撰注入新的活力,以此完善我國民法典的制定。
“成文法典的問世,是人類文明開始成熟的標志,每部法典的誕生都是人類逾越野蠻走向文明的見證,它真實地記載和濃縮了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社會發(fā)展軌跡,是人類智慧創(chuàng)造的共同財富?!?期待我國在本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借鑒各國民法典的立法經驗,加速制定出具備中國特色、適應市場關系的民法典。
注釋:
[蘇聯(lián)]阿加爾柯夫.蘇維埃民法中法律行為的概念.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2.1-3.
[俄]馬可夫斯基.蘇聯(lián)計劃經濟和俄羅斯市場經濟時期的民事立法.俄羅斯法雜志.2005(9).
列寧全集:第42卷(第1版).人民出版社.1987.426.
鄢一美.俄羅斯社會轉型與民法法典化.比較法研究.2015(3).
鄢一美.俄羅斯第三次民法法典化.比較法研究.2000(1).
王志華.借鑒與超越——俄羅斯民法典編纂論.外國法制史研究.2007.
封麗霞.法典編纂論:一個比較法的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