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中國臺灣地區(qū)、河北、河南、山東、四川及貴州等地。
入藥部分:棗樹的干燥果實。
性味:性溫、味甘。
功效:補中益氣、營養(yǎng)安神、助陰補血及抗腫瘤。
用法:煎藥服用,亦可作零食。
注意事項:年輕或體質(zhì)熱的人,需去核而食,咳嗽者及濕重型女性生理期間忌服。
金童玉女偷嘗之果
傳說棗是天界仙果,王母派金童玉女,持兩顆仙棗到人間犒賞治水有功的大禹。金童玉女經(jīng)不起誘惑,半路上偷吃了仙棗。王母大怒,把他們變成兩顆棗核打下凡間,金童變成了長棗,玉女變成了團棗,從此世上便有了棗。棗雖香甜可口,但這時的棗卻只能由青變白。
一次,王母娘娘想到人間看看,在黃河邊的棗林看到枝頭掛滿明亮的棗,禁不住順手去摘,不慎被棗刺刺破手指,血滴到棗兒上,從此,白棗便變成了紅棗。因王母娘娘的血為仙精所在,所以紅棗便有治病、保健、駐顏長壽、補氣血及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掛在枝頭風干
攝制隊來到寧夏,發(fā)現(xiàn)這里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是紅棗的理想生產(chǎn)區(qū)域。根據(jù)文獻記載,這里從宋代開始種植棗樹,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由于這里的紅棗特別好,質(zhì)量高,所以清朝時成為貢品。
很多水果,在樹上熟透后便自然凋落,但是紅棗卻是例外。因為地理氣候特殊,紅棗熟透后,仍會掛在枝頭自然風干,就算是豐收來不及采摘,也不會造成什么損失,更省了不少保鮮的工夫。
這片棗樹林都很高大,一棵棵聳天而立的棗樹,已有200多歲。紅棗在中國人心目中,一直象征著幸福、美滿和吉祥。那些忙著采收的農(nóng)民和那些樹下開心地吃著紅棗嬉戲的孩子,在這個遍布黃沙的地方,顯得那么富足和幸福。
勝過維生素之王
根據(jù)專家的研究,如果堅持吃紅棗,能夠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并能抗疲勞和抗病。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及18種氨基酸和多種礦物質(zhì),其所含維生素C是山楂的6~8倍,是橘子的15倍,比號稱“維生素之王”的奇異果,還要高3~4倍。
《齊民要術(shù)》所論的42種果品中,棗位居首位,與桃、李、杏及栗并稱為“中國五果”。正所謂“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其實,紅棗的應(yīng)用非常廣,例如可以用來煲粥或者燉湯,我們常吃的八寶粥中就有紅棗,常吃對脾胃和身體都有益處。據(jù)藥理研究,紅棗還有非常好的抗腫瘤作用。
紅棗雖然好處多,但是食用紅棗,還是有一些小禁忌。紅棗屬溫性,如果年輕或體質(zhì)熱的人,吃時一定要將紅棗掰開,取出核,因為核的溫性比肉更明顯;但如果是體質(zhì)較虛的人,需要補血,則將整顆紅棗拿去煲或燉就可以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