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霞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那么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呢?
一、豐富呈現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處熇糜嬎銠C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huán)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fā)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找到解決方案,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引發(fā)探究欲望,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蘊涵于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例如:在講《對稱圖形》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yōu)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搜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于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fā)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fā)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欲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后請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fā)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增加課堂容量,加深學生理解知識程度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較大,課時又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后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統(tǒng)計圖》一節(jié)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tǒng)計圖和復合折線統(tǒng)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jié)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jié)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對于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qū)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jié)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后,壓縮成了一節(jié)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優(yōu)化練習設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fā)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yōu)樘岣弑嫖瞿芰ΧO置的判斷練習——再變?yōu)轸酆现R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fā),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fā)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及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依常規(guī)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正在逐步變革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適時適度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真正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詠梅.數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