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政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把傳統(tǒng)單一的音樂教學分解成了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chuàng)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等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教師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認真地考慮學生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根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是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針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提出以下具體對策。
一、學校方面提出執(zhí)行課程計劃方案
《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如何,與學校的教學目標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全面地開展素質教育,就必須以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來理解和指導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就必須拋棄舊的教學觀念,代之以新的教學觀念,并為中學音樂教育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樹立全面的、正確的音樂教育價值觀、育人觀。
1.提高認識執(zhí)行標準,增加音樂課程比重
觀念是指導實際操作的先行價值觀問題,長期以來,我國中學音樂課程體系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存在許多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學校只把升學率作為一個硬指標,以此表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學校根本不關心什么素質教育,什么審美教育。而如今,課程改革在即,音樂鑒賞成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我們就不能無視新課標的存在,不能還走老路而不解決問題,更沒理由少開課,沒理由剝奪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所以學校必須加大對音樂教學的投入,增加學生學習音樂課的課時。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中學的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不論學生天賦如何,都應該享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力。
我國早在1998~2000年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中就已明確規(guī)定,各類學校行政領導要嚴格按照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安排藝術教學工作,保證藝術教師工作能正常進行。為了有效的實施《新課標》,推進中學音樂課程體系的發(fā)展。各級領導尤其是學校領導應該積極支持音樂課程變革,加大音樂課程實施程度,增加音樂課程比重,提高對音樂欣賞課重要性的認識。
2.引進師資力量
一所中學才一名音樂教師,面對全校的教學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只有大力引進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才能完成中學的音樂教學計劃。
二、教師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崗位業(yè)務培訓
為師必須學高,身正才能為范。高素質的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育學生的道德觀念及奉獻精神,可謂“傳道授業(yè)解惑”。新課改對教師音樂素質提出跟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而如今“水”的數量與質量要遠遠提升才能適應現代中學音樂教育。
《新課標》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既要掌握教育教育理論與方法,又要能搞好科研工作,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學校只有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服務于社會。
2.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由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決定的,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的教材內容、特點,欣賞課教學不光采用欣賞法,還可以運用其他手段,如采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象。因此,要因人而異進行教學。
3.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音樂欣賞課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才能使學生在時代的發(fā)展中更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教學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增強民主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尊重學生的主體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
三、學生方面提出相關對策
1.運用靈活的教學模式和和使用教材、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
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學生更有興趣的參與音樂活動,教材是實施教學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是課堂提供輸入的主要資源,也是教師上課的重要依據。科學合理的運用和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才能滿足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求。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愿上音樂課,為什么不愿意上音樂課?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提出如下對策: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入手,有效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景,加強教學導入。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準備充分教學的影像資料、幻燈片、圖片、音樂,增強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擴展教材內容,音樂與相關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擴展是學生音樂學習的一種知識和文化的延伸,是對音樂教材補充的教育資源,是音樂教材中沒有更加深入,但又和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學習資源,在上課的時候要注重音樂欣賞與多元文化相結合、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相結合、改變學生對音樂課的一些錯誤的觀念。音樂教師只有抓住音樂欣賞課程的特點,不斷摸索和更新教學模式和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效果的終極目的。
2.適當引入流行元素
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大都欣賞經典的音樂作品,比如:古典風格、民族風格等,而對流行音樂沒有過多的引入課堂。其實,流行音樂也是一種音樂形式,中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雖然流行音樂沒有高雅樂的生命力,但他有著獨特的優(yōu)點:語言生活化、貼近生活、易于接受。而這些特點也正是中學生熱愛流行音樂的原因。因此,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適時適度引入流行音樂。《新課標》明確闡述:音樂教育必須以審美為核心,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音樂審美活動應該圍繞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展開。流行音樂中也有非常不錯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也有毫無音樂價值的作品,要與學生互相討論,使學生明辨美丑,吸收優(yōu)點,取其精華。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進行流行歌曲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使其流行音樂能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最大作用。通過對流行音樂作品的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是音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營造氛圍,積極開展音樂活動
音樂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深化、補充和擴展,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生活,學校應該利用一切可以進行的音樂活動條件與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我的音樂空間,借助這一平臺,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教師要經常組織課外音樂教學活動,學??梢耘e辦“校園歌手”大賽或器樂比賽,或校園藝術節(jié)等音樂活動,活動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重在學生的參與,題材和形式油學生做主,思想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排練,這些都需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和集體合作探究的能力,對學生是一大鍛煉。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音樂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學校作為教育基地,應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欣賞音樂、陶冶情操提供良好的氛圍。全方位的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強化校園環(huán)境隱性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趙媛媛.淺談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殷慶平.淺談音樂欣賞課的作用與教學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8)
[3]侯秀娟.淺談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0(10)
[4]熊艷.淺談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當代商報·中外教研周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