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維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陜西
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困擾的路徑探索
吳維維
陜西民辦高校的貧困生是一個人數(shù)相對較多的特殊群體,由于種種原因,這個群體存在著諸多心理困擾。本文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探究陜西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困擾的路徑,以期培養(yǎng)出人格健康的大學生。
積極心理學 民辦高校 貧困生
陜西的民辦高校由于其生源狀況的特殊性,決定了陜西民辦高校的貧困生心理困擾也具有特殊性。關注陜西民辦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困擾,特別是在積極心理學的視域下對其心理困擾進行調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資助機制的構建
健全貧困生資助體系是民辦高校貧困生得到有效救助的制度保障。首先,學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通過成立貧困生資助管理中心,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改善相關的辦公條件,設立貧困生專項經(jīng)費。其次,學校要不斷完善貧困生“貸、助、補、獎、減、免”資助體系,為貧困生在入學時開通“綠色通道”。最后,針對民辦高校貧困生的特點,創(chuàng)建“貧困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工作站”,為貧困生提供一個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平臺,鼓勵、引導貧困生通過努力來緩解經(jīng)濟困難,培養(yǎng)其自強自立的能力。
(二)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機制的構建
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機構的咨詢與危機干預職能,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來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陜西民辦高??赏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貧困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電影、舉辦學術沙龍、聽講座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
(一)積極的自我觀念
自我觀念是指個人從經(jīng)驗中對自己一切的知覺、了解和感受,包括對“我是誰?”“我是什么樣的人?”等問題的可能的答案。這些答案匯集起來,就形成了個人的自我觀念。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人們難過、傷心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對事物不正確的理解和解釋。事情本身無所謂好與壞,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偏好時,就產(chǎn)生了各種無謂的困惑和煩惱。一個人如果信奉積極的觀念,他則可能快樂地生活,否則,錯誤或消極的思想很容易使人陷入煩惱之中。因此,只有設法改變消極或錯誤的理念,形成積極的認知,才能保持健康心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積極的意志行動
意志是個體有意識地支配、調節(jié)自身行為,克服相關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韌性”是人的一種最佳狀態(tài),它使人在逆境和困難中激發(fā)潛能,推動生命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過這種理論來指導。
貧困生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可通過借鑒積極心理學的心理韌性五階段來提升自身的心理韌性。階段一,保持正能量的持續(xù)性,在最糟糕甚至絕望時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階段二:改善自己有效解決問題的技能。學會用積極的方式看待問題甚至挫折,找到化解困難的方法。階段三:增強自信心、自尊感、和自我認同感。階段四:開發(fā)貧困生身上原有的積極品質和技能。階段五:磨礪“意外發(fā)現(xiàn)珍奇”的才能,將不幸和變故轉化為財富和幸運。當然,這五階段的實現(xiàn)是需要一定的領悟力的,是心理韌性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綜合能力的彰顯。總之,雖然過程艱辛但是通過這五階段可以有效地緩解或提升貧困生的心理韌性,可以幫助貧困生有效地消解心理困擾。
積極人格的塑造和培養(yǎng)過程是一個行為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積極心理體驗的過程,加強貧困生心理的積極體驗,是建構貧困生積極人格的重要途徑。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情緒情感體驗的過程,它特別強調情緒、情感對人的作用。而貧困生的主觀體驗感受是直接的、自我的,他人無法取代的,其在體驗過程中主動探究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個人的抗挫折力。
貧困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貧困生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參與與體驗,強調參與性、情境性、體驗性和互動性,要讓貧困生進入實際情景、想象中的模擬情景中來體驗、分析和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關心了解自己的心理反應和發(fā)展,獲得相應的情感情緒體驗,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
自我評價是評價主體對自己行為、愿望、思想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夠幫助貧困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對自己進行合理的控制,能夠幫助其早日成才。自我評價對于貧困生自身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自我評價會促使民辦高校的貧困生進行自我驗證,從而為自身發(fā)展提供動力。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們一旦有了自我評價,就會努力驗證自身的自我概念。特別是當自我評價是否定性的時候以及跟維護肯定性的自我評價的愿望相沖突時,人們就會進行自我校驗。正確的自我評價的最終的落腳點是心理自助的效度評價,心理自助的效果將在這里得到驗證。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2]王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本文系資助項目:《陜西民辦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困擾及其調適研究——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西安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14ZX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