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紅+劉愛平+張楠+翟立新
【摘要】為了滿足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綜合人才的需要,高校實驗室的開放勢在必行。討論了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必要性,開放的內容,以及高校實驗室的開放如何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關鍵詞】實驗室開放持續(xù)發(fā)展一、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必要性
當前高校實驗室的運行中存在一些問題:(1)儀器設備的使用率較低,這和很多因素有關系,包括實驗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校經費不足,缺乏足夠的人員維護。(2)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受現(xiàn)有教學模式和資源的限制,學生只能完成指定實驗內容,多為單一的,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較少,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素質的提高。(3)雖然初步進行了開放實驗,但信息共享少,參與開放創(chuàng)新學生人數(shù)較少,學生團隊協(xié)作創(chuàng)新性不足,不足以大面積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性,形成科研氛圍。(4)缺乏足夠的專項基金的支持。實驗室的開放勢必增加儀器損耗和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5)沒有專門的開放實驗室評價體系,難以對開放實驗的效果進行評估,及時測評開放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評定教師和學生實驗取得的成果,形成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高校實驗室可探索開放模式,形成長期的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實驗室開放指的是各類實驗室在完成計劃內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利用現(xiàn)有師資、儀器設備、設施等資源,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和科學研究的條件。實驗室的開放, 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實驗資源,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是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實行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過程。
二、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內容
1.基礎教學的延伸和提高
受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實驗多為演示性實驗。實驗內容單一,實驗時間固定。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利于因材施教。實驗內容的開放可以和教學改革相結合,適當縮減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一些指定的綜合性、開放性實驗內容,編制教學指導書。在一定范圍內,學生選擇實驗內容,選擇實驗時間。。實驗的開放,可以實現(xiàn)“培優(yōu)補差”。
2.競賽的開放
首先,可在在學校內部開展競賽,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和團隊合作氛圍。其次,針對不同層面的賽事如國家級和國際賽事,提供資源支持和技術指導,以期在大型賽事中獲得好成績,增強學校的影響力。
3.教師科研項目的開放
一方面,專職實驗人員較少,難以保證開放實驗中對學生一對一指導。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局限于課題經費和生源的不足,科研工作難以開展。因此,實驗教師科研課題的開放,在開放實驗中實行本科生的雙導師制,教師和專職實驗人員分階段指導開放實驗。教師科研項目的開放和導師制的推行,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了解,為以后研究生的師生互選奠定了基礎,初步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互選。而雙導師制的實行,可以增強對學生開放實驗評價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高校實驗室開放的持續(xù)性
1.實踐指導教師的可持續(xù)
基礎實驗內容牽扯了專職實驗人員和教師的大部分精力。實驗室的開放,勢必增加實驗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并在新增實驗中衍生許多新問題,這都需要指導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同時需要補充足夠的實驗專職人員,并進行后期的專門培訓和提高,促使他們不斷吸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方法,形成一支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新隊伍。
2.實驗室硬件條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實驗室的開放勢必要帶來器材的損耗,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場地的不足,以及基礎實驗和開放實驗時間上的沖突。這些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增加實驗室的投入,保證實驗場地,器材以及人員的充足。
3.實驗室的軟件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為了實現(xiàn)實驗室開放的良性運轉,需要加強軟件配套設施,例如必要的門禁系統(tǒng),網絡虛擬實驗室的建立,系列安全培訓和準入系統(tǒng)。網絡預約系統(tǒng)可以有效的減少時間、場地沖突,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對實驗專職人員的績效和工作的評價獎勵系統(tǒng),激發(fā)實驗專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4.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主要是對開放實驗不了解,或者感覺內容偏難??梢蚤_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增加學生對開放實驗的認識,通過開放實驗的參與,增強對開放實驗的了解。組織多種層次的科技活動和校級競賽,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受益面。同時完善合理的獎懲制度,增強對學生的激勵和制約。
四、結束語
高校實驗室的開放是新形勢下的必然結果。本文討論了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必要性,開放內容并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使得高校實驗室的開放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誠然,在實驗室的開放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這都需要摸索解決,探索出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孟莉新,孫培祿,弓鏘,續(xù)海峰.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初探.運城學院學報,2011,(05):107-109.
項目資助編號:南京工業(yè)大學實驗室研究課題2017xsy12和2017xsy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