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鐸+何浩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也是當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要求。現結合十幾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從以下“四多”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主體地位“四多”一、多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
和諧、活躍的氣氛是發(fā)揮學生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敏捷思維、主動學習、積極向上的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這需要多方面的積極協調配合,但是最根本的因索還是來自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一一教師自身的努力。首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自己作為普通的一員置身于學生主體中,與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上,可多用“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朋友,你認為這句話應該怎樣來讀了,請你讀給大家聽聽”,“你們自己試試”,“這個字,我們怎樣才能把它記住”這樣一類教學用語,給學生以親切感,為學生所接受。其次,教師要善于運用“微笑教學”的藝術。教師上課面帶微笑,態(tài)度溫和,精神飽滿,熱情誠懇,學生就會感到教師態(tài)度可親,平易近人,課堂氣氛就會寬松、和諧,從而大大縮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與學生交流,這一點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再次,要能夠容忍學生在課堂上的所謂“走神”“跑調”。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課堂上“走神”“跑調”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在教學實踐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仔細考察課堂教學情形,我們不難發(fā)現: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走神”“跑調”恰恰是學生創(chuàng)造沖動的一種表現,所以必須慎重對待。
二、多開展自主合作探究
新課程指出“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弊灾魈剿?、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為所有的學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同時又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十分有利。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學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數學問題后,我并不急于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獨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題的方法,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這樣既保持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
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是從直觀思維逐步發(fā)展到抽象思維,整個小學階段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只有在擺擺、數數、畫畫、量量的實際動手操作中,才能逐步體會、理解行和數之間的關系。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讓每個學生多次動手操作。利用每個學生手中的透明方格紙數數手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必定有個先數什么,后數什么的問題,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利用手中的剪刀。參與平行四邊形的割補活動。在割補時,學生就有一個怎樣剪?為什么剪成長方形?怎樣剪,就能成為長方形?這就是轉化意識的滲透。應用手中的尺來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來檢驗面積公式。從課堂上來說,學生雖然僅僅是在紙上測量底和高,但是如果學生回到生活中,就會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多關心關愛學生
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梢哉f,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根本。關心學生的學習,又關心學生的生活。如對待差生,教師應該先找出他們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們身上所存在的閃光點。我們作為一名肩負著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師,應撒種愛心,用愛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教育時,應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表揚時,應該振奮,語調昂揚,為學生的高興而高興。優(yōu)生做得好,我們給予充分肯定;后進生做的好,我們給予掌聲。要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老師那雙慈愛的眼睛時時在關注“我”。如上學期,我新接的班級,班里有一位同學很調皮學習成績很差,同學們對他也是習以為常了。偶爾一次,他主動回答問題,我為了鍛煉他,喊他回答問題。全班同學都投向懷疑的目光。他也回答的不大流利,竟然卡殼了。這時,我為他投去信任的目光,并暗示他“別著急”。他果然回答得很好,很有創(chuàng)意。他也有了些信心,慢慢地,他趕上了其他同學。
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想做到以上“四多”,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是很有益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