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
摘 要 音樂的發(fā)展離不開對其他藝術形式的借鑒,如文學、繪畫、建筑等等。《牧神午后前奏曲》正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借鑒印象派繪畫的理念、技法、思想而創(chuàng)作的偉大作品,并且隨之產生了印象派音樂,為以后20世紀現代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是藝術相互借鑒與融合的偉大的、成功的范例。
關鍵詞 德彪西 印象派 牧神午后 前奏曲 借鑒 融合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今天整理舊的樂譜偶然發(fā)現一本管弦樂總譜,看著曾被當年還在讀書階段的我視為珍寶的總譜現在成了壓箱底的雜物,我心中不免略過一絲悲傷,趕緊將其攔起,拭去上面的灰塵,翻起來,它是《牧神午后前奏曲》,我找來音響反復聽完幾遍后被其中精致的配器與光怪陸離的和聲所深深吸引……
《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部偉大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為管弦樂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馬拉美的同名詩作《牧神午后》。從這個標題可以知道,他的音樂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馬拉美的著名詩篇啟發(fā)而寫的《牧神午后》。雖然這首短小的音詩以其異國情調的旋律和難以捉摸的和聲使許多聽眾困惑不解,但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它獲得了普遍的贊賞,始終是作者最膾炙人口的管弦樂杰作之一。那么德彪西何許人也?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彪西在音樂學院學習時,就顯露出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他在自己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打破陳規(guī)、探索新領域的強烈愿望。正是有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德彪西創(chuàng)立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音樂的新的音樂風格——印象主義音樂。
印象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種藝術風格,印象主義首先是在繪畫中出現的。印象主義這個名稱是由法國畫家莫奈的一幅風景畫《印象·日出》得來的。那是在1874年,巴黎一些反對學院繁瑣教學和向傳統(tǒng)繪畫原則挑戰(zhàn)的青年藝術家,第一次獨立舉辦了旨在同官方沙龍相抗衡的畫展,展出近三十位畫家的作品。印象主義繪畫不同于其他繪畫之處,在于它以陽光和色彩為主角,即借助光與色的變幻來表現作者從一個飛逝的瞬間所捕捉到的印象。印象派畫家的這一選擇,是同當時自然科學界對光的傳播與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關的。
人們的視覺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體,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條件為其前提。陽光籠罩萬物,使各種物體呈現出不同的色澤,換句話說,所有的物體都是染色的形,人們就是根據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澤,即從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認知物體的形狀的。如果光一消失,形和色也就不見了。所以印象派畫家認為,在表現光的過程中,他們也就找到了繪畫藝術的一切。
音樂上的印象主義一詞是從繪畫借用過來的,印象派音樂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而《牧神午后前奏曲》正是德彪西奠定自己印象派風格的開山之作。像印象派繪畫一樣,印象派音樂的主角是音響和音色。為了讓色彩效果得以在音樂作品中突出起作用。他們的具體做法,首先是在和聲方面利用音的各種新的結合(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如添加不解決的二度音的和弦,以及各種增和弦等)和這些非常復雜的和弦的連接(一個個不協和和弦的并列),而創(chuàng)造出不斷閃爍的強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繪畫的純色并列一樣。 從這里可以看出,和聲的進行完全是服從于音色效果的。
印象派音樂喜歡反映微妙和難于捉摸的東西,而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喜歡暗示和隱喻,而不喜歡過分夸張、直率和毫無保留。所以,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它所塑造的種種幻象、印象和氣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異夢境、雷諾阿的美妙溫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對應。印象派音樂的精致而優(yōu)美的音樂語言,同浪漫派音樂夸張的響亮音調,同樣達到了很高的審美境界,同樣受人喜愛。
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事啊,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嫁接”到另外一種藝術形式上,從而誕生一個新的流派。曾經在我的概念里音樂和繪畫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藝術形式,但是在一代大師的聰明才智下這兩種東西能夠互相借鑒與融合,推動整個音樂潮流的前進。據說后印象主義的一些畫家還會一邊聽印象主義的音樂一邊作畫,以尋求靈感,印象主義音樂從印象主義的繪畫中來,然后又生出另外的后印象主義的繪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達到了相融共通。其實德彪西創(chuàng)立印象主義音樂的例子給我們提供了在藝術中創(chuàng)新的方法,那就是借鑒與融合另外一種藝術形式,而這種借鑒與融合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也就是讓兩種藝術形式建立聯系的一個基礎的東西,這個基礎的東西德彪西的選擇是——色彩。色彩對于印象主義繪畫來說是并列的七種基本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那么它對于印象主義音樂來說就是平行的不解決的和弦及其調性。所以,德彪西是神奇的,繪畫是神奇的,音樂是神奇的,藝術更是神奇的。基于這樣的理念(藝術的相互融合與借鑒)支持下,音樂藝術,繪畫藝術,人類的種種藝術獎更加蓬勃發(fā)展,經典不斷!
參考文獻
[1] 余秋華.德彪西[M].東方出版社,1997.
[2] (法)讓·巴拉凱.德彪西畫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 (法)德彪西.《牧神午后》管弦樂總譜[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