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峰
摘 要 以“標記”或“標記物”強迫學生改變運動路線、力量、落點等方面,使之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樂中練,在練中求樂。不僅得到練習效果,同時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提高。對于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標記(標記物)教學 試驗組 對照組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0選題依據(jù)
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變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實質,正是圍繞著人的全面發(fā)展進行思考的,雖然對素質教育的內涵提法有所不同,但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體育教育均為不可缺少的素質教育內容。體育素質教育是通過有組織、有目的的體育課程進行和體育活動課程的動態(tài)行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素質教育,通過學習體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鍛煉身體的文化素質教育。如何得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樂中練,在練中求樂,這不僅有效地增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學生的身體,而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練習時常會出現(xiàn)動作不到位,落點路線不正確,思想易放松等錯誤。這時,教師光憑講解和示范來糾正,往往收不到滿意的效果,此時若能設計一些“標記”或“標記物”強迫學生改進運動路線、力量、落點等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劃線
(1)強制作用,強制學生在線上或線內做運動,以此來糾正路線和落點的錯誤,如籃球的反彈傳、接球教學為了使傳出的球不或高或低,可在兩排隊員對面站立的各自前方2/3處畫出兩條平行直線,要求傳出的球必須落在對面的直線上,使球的反彈高度適當。
(2)提高落點和遠度:如在跳馬(箱)的練習中,可在馬(箱)的遠端落地處畫上道醒目的直線,要求學生起跳后的臂積極主動前伸,當兩手觸馬(箱)時迅速頂肩推手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落在線外,這樣可以提高過馬(箱)的概率,增大動作的幅度,不因為低頭落地而出現(xiàn)前沖現(xiàn)象。
2劃圈
(1)糾正支撐點錯誤。如糾正學生做前手翻時兩手一前一后或過寬的錯誤,最好的辦法是在墊子上畫兩個大小相等與肩同寬的平行圓圈,要求學生練習時,兩手落入圈內支撐,此法比無數(shù)次的口頭提示和老師的示范講解更能奏效。
(2)提高落點的準確率:在羽毛球的比賽中,特別重視球的落點。為了提高同學們練習的準確率,我們有意識在場地上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粉筆畫出大小不等的圖,要求同學們有練習中控制揮拍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使球準確地落到圓內。
3劃“△”形
學生頭手倒立或頭手翻動作時,教師可在練習的墊子上劃一個與肩同寬的等邊“△形,要求同學做動作時將手和頭部分別支撐在“△”形的三個頂端上,采用此法教學可避免頭、手間距不對或頭手在一條直線的錯誤。
4懸吊標志物
在羽毛球的正手扣殺練習中,為了使同學們能協(xié)調全身用力和充分發(fā)揮腕部力量,我們按同學個子的高矮,在一根繩子上懸吊高度不同的羽毛球(以同學伸直手臂拍面中部觸球為準),讓同學們各自扣殺固定的球。
范例說明:
4.1對象
錢集中學初二年級301名同學,用滾動式教學法訓練156人,簡稱試驗組;用分解法完整145人,簡稱對照組。
試驗前,兩組基本情況相同。
4.2方法
兩組學生教學均為4學時,所學的是籃球,反彈傳、接球。場地、球等器材相同,任課教師相同。試驗組用滾動式教學法,將整套動作分四階段。1、球性;2、傳球;3、接球:4、強迫砸線2/3處反彈練習后加以練習。對照組采用分解完整教學法,使學生分組練習做完整動作直到全套動作完成練習。訓練結束后進行技術評定,我們將評定標準分成4組:
(1)優(yōu)秀: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傳接動作達到要領的標準;
(2)良好:正確掌握技術動作,基本達到傳接要領;
(3)及格:能夠完成全部動作,手型有差異;
(4)差:傳接球不到位。
4.3結果
在一個訓練周期結束后,我們分別對兩組動作完成情況進行測試。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試驗組及格率為100%,對照組及格率為91.7%,試驗組優(yōu)良人數(shù)占本組人數(shù)的80.7%,及格人數(shù)占本組人數(shù)的19.3%。對照組優(yōu)良人數(shù)占本組人數(shù)的62.8%,明顯低于試驗組,及格人數(shù)占本組人數(shù)的29%,差12人,占本組人數(shù)的8.27%。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jīng)檢驗,P(0.01),說明兩組教法具有顯著差異。減輕教師的負擔及意外傷亡事故的發(fā)生,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效的,這種方法對于運動水平較低的學生,提高成績效果明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