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雨,石曉晨
(營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對體育教學中非語言行為作用的研究
陳 雨,石曉晨
(營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最重要的行為,人們可以通過語言來交流彼此的信息。而非語言行為是一種無聲的交流方式,有時候人們通過對方的一個眼神或者面部表情就可以明白對方所要表達的含義,這種行為就被稱作為非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被人們廣泛地運用到彼此的交流中,如在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通過言語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時,會不自覺地加入非語言的行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眼神、面部表情等,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非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在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非語言行為即無聲的言語交流的一種方式,其包括所有的沒有經(jīng)過言語交流的信息,如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眼神、觸摸等,這些行為動作都可以稱之為非語言行為。人在表達非語言行為時是無意識的,這種行為是不受人為控制的。它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被普遍地使用,這種行為的使用使人們在交流時更能表達自身的情感,起到增強語言交際的效果。與言語的交流方式相比,非語言的表達更能體現(xiàn)出當時人們的真實情感和潛在的意識。
2.1 促進師生感情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是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重要橋梁。當教師在學生面前始終保持著信任的眼神時,學生就會受到很大的鼓舞,增加信心。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之間的領(lǐng)悟能力是不同的,當面對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時,領(lǐng)悟能力較好的學生可能看教師做一遍動作就可以學會,但是對于領(lǐng)悟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長時間解決不了,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退縮的心理。那么教師在此時就需要給予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這種目光可以使遇到困難的學生看到希望,增加信心。非語言行為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學習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學生通過教師流露出的情感,能真切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和期待,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的效果得到提高,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2.2 加深學生對體育動作的理解和記憶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在體育課中,學生需要學到很多具有技術(shù)性的動作,如果體育教師僅僅只是用言語或者示范等教學手段去傳達信息,而不是借助一些相關(guān)的非語言行為,有可能表達不出動作的技術(shù)要領(lǐng),造成學生的不理解。例如,教師在重點講解某個重要的技術(shù)動作時,僅僅只是靠語言教學,可能達不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如果借助一些相應(yīng)的手勢等肢體動作,就會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產(chǎn)生一個清晰的動作表象,使學生對技術(shù)動作建立一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并加以理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講解、示范的非語言行為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加深學生對體育動作的理解和記憶。
2.3 吸引注意力,提高學生求知欲
當教師將動作和言語結(jié)合在一起時,就會增強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當學生接觸時,就會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做示范時,把一些復(fù)雜的動作簡單化,并伴隨一些肢體語言的動作,可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信心。
2.4 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非語言行為對教學的氛圍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教師在多次教學中,通過非語言行為的設(shè)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經(jīng)過長時間,就會形成一種定性的教育模式,在這種長時間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學習習慣。
3.1 眼神傳遞信息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毖凵袷峭ㄟ^眼睛傳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可以通過教師的一個眼神來進行定位,這可以理解為眼神的交流。人們之所以在交流時總是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不僅僅代表著對對方的尊重,還可以通過眼神來了解對方。所以,當教師面對學生,在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時,都應(yīng)該保持著和諧與信任的目光,這樣的目光對學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體育課上,有的動作可能要求學生在同一時間內(nèi)全部學會,但是領(lǐng)悟差的學生可能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在這段時間內(nèi)學生有可能會產(chǎn)生退縮的心理,此時如果體育教師能夠給予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可能就會使學生重獲信心,最后達到教學的要求。眼神的交流不但可以在一定情形下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
3.2 面部表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受師生關(guān)系的影響,并不是說越嚴肅效果越好,教學質(zhì)量越高,有可能恰恰相反。在教育行業(yè)中,一些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在上課時,臉上總是有著自然的微笑,這種微笑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吸引力,這就是為什么學生喜歡面帶微笑的教師的原因之一。
3.3 動作行為
動作行為可以認為是教師的一種教學姿態(tài)。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動作去幫助學生完成上課的要求,教師以動作行為提升言語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領(lǐng)悟動作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看到動作的形態(tài),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動作行為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非語言行為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的一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表達情感的行為,但是并不是每堂課都需要,非語言行為的運用會受到一定的規(guī)則限制。
4.1 目的性
在體育教學中,非語言行為不同于一般生活中人們產(chǎn)生的體態(tài)語言,它是根據(jù)課程的需要,幫助言語教學去完成體育教學的任務(wù)。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非語言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目的性和教學的方向性,同時還要運用得體。針對不同的教學任務(wù),運用不同的非語言行為,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技術(shù)動作。
4.2 限制性
非語言行為的限制性分為兩大類,主要是年齡限制和內(nèi)容限制。一個人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都會接觸到體育,但年齡小的學生會受到自身思維的影響,對高難度的非語言行為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小學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在體育課中,教師會接觸到一些無法用言語來很好表達清楚的技術(shù)動作,若使用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就可以生動地表達出動作的要領(lǐng),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4.3 技術(shù)性
在教學過程中,面部表情、手勢等一些非語言行為都應(yīng)該具備一定的標準。在做一些動作時,既不能過于夸張,也不能毫無力度可言,否則就達不到協(xié)助言語教學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言語行為是對知識的講解,非語言行為是除了口頭和書面語之外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不容低估的。良好的非語言行為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提高體育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如果人們忽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教育的效果和教學的目標往往會大打折扣。非語言行為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生動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有著深刻的影響,能真正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
[ 1 ]向友琴.體育教學中非語言行為的作用[ J ].體育世界,2013(9).
[ 2 ]歐曉剛.體育教學中推廣體育非語言行為的應(yīng)用分析[ 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5).
[ 3 ]宗有智.非語言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J ].中國成人教育,2005(8).
[ 4 ]王選琪.試論非語言行為在體育教學中的應(yīng)用[ 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5).
2016-11-01
陳雨(1978~),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G807
A
1674-151X(2017)01-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