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大連科技學院 遼寧大連 116041)
關于大學武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
李明
(大連科技學院 遼寧大連 116041)
加強武術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助于幫助學生修身養(yǎng)性,同時還可以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要求各高校在武術教學中能夠充分重視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但是,從當前我國大學武術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學武術教學中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教學的長遠發(fā)展。該文就大學武術教學的現狀和創(chuàng)新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大學武術 教學現狀 創(chuàng)新策略
由于武術對于我國民族發(fā)展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校均已設置武術課程,對學生進行了武術教學。但是,我國大學武術教學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導致我國大學武術的教學有效性不高,無法充分發(fā)揮大學武術的重要作用[1]。因此要求各高校武術教師能夠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1 學校對大學武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紛紛開設了大學武術教學課程,但是從整體上說,高校對于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因此限制了我國大學武術教學的發(fā)展。高校對于武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表現在課時的設置上。一般來說,各高校每周安排的武術課程為兩課時,課時較少。如果碰到自然狀況不好,如雨雪天氣無法進行場地訓練,那么必然會造成教師教學壓力加大。因此,大學武術教師的教學任務實際上較為沉重,在有限的課時內,教師只能夠采用高速度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2]。但是,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學生在根本沒有消化之前教師所教授知識時,又必須要接受新的知識和內容,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當然,除了這些已經開設了武術課程的高校外,還有少數高校根本沒有開設武術課程,這也是當前我國高校對于武術教學重視程度不足的具體表現。
1.2 忽略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
我國大學武術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均較為單一,講授式教學法是其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教學弊端較多,如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受到影響等等,當然還包括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不佳。傳統(tǒng)的大學武術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教學,而對于學生實際的體育技能,教師則較為敷衍[3]。主要表現在,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課程教學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而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和系統(tǒng)的教學安排。因此,導致我國大學生即使經過了技能訓練,但是技能掌握程度卻還存在嚴重的問題。
1.3 武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有有待提高
武術教學不同于一般的體育教學,其要求教師必須是專業(yè)的武術教師,能夠掌握一種或者多種武術功底,這樣才能夠保證武術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此外,大學武術教師還必須要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全心全意服務于教育事業(yè),在工作崗位中能夠保持高度的熱忱和責任心,并且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就是說,大學武術教師必須是武術功底好、教學能力強、理論和實踐能力并舉的復合型教師人才[4]。但是,從當前我國高校武術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情況來看,優(yōu)秀的武術專業(yè)教師是我國各高校所缺乏的,部分在校武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高校武術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不夠規(guī)范,導致學生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也無法做到動作的規(guī)范和科學,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重視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導致學生只能夠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卻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大學武術教學的效率較低。
2.1 加深學生對武術知識的系統(tǒng)認識
傳統(tǒng)的高校武術教學中,教師對武術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過于側重,導致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教授的知識較為零散,知識講解得也不夠深刻,導致學生理論學習的效率也不高。因此,就大學武術的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把握兩點:理論知識講解深刻且武術教學系統(tǒng)。就武術教學而言,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不是簡單的動作組成,而是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來領悟武術動作的精髓[5]。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武當的武術時,要對學生就武當武術知識的來源以及意義等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武當武術的精髓。此外,教師在整體的動作技能教學中,還應該要保持課時與課時之間的系統(tǒng)性,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加系統(tǒng)的武術知識,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2.2 加強對學生的武術技法體系教學
武術動作教學包括兩個方面,即套路技術動作教學以及單個技術教學。從過去的大學武術教學來看,教師采用的通常是先對學生進行套路技術動作教學,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單個技術教學或者干脆直接忽視學生的單個技術教學。套路技術是一般武術教學的基礎部分,雖然在武術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動作較為重復,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教師先進行套路技術動作教學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此外,隨著時間的不斷拉長,學生對于套路技術動作的記憶逐漸下降,最終會導致套路技術動作教學失去其原有的作用[6]。套路技術的教學沒有突出武術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因此學生無法從套路技術教學中整體把握武術動作和技能,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師應該在對學生進行套路技術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單個技法訓練,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動作技能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單個技術的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動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能夠擺脫傳統(tǒng)教學中的刻板性,切實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2.3 完善武術教學的評價體系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加強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視,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從當前我國大學武術教學的評價體系來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對武術理論知識和動作套路的掌握。這種教學評價形式較為單一,無法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大學武術教學評價考核體系。首先,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評定,考察學生的肢體靈敏度、柔韌性以及肢體的平衡能力等;其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檢驗,考察學生面對突發(fā)狀況的應變能力、“抗打擊”能力、團隊意識以及合作互助意識等。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大學武術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求大學武術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武術知識的系統(tǒng)認識,加強對學生的武術技法體系教學,并完善武術教學的評價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1]周永盛.新形勢下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2-84.
[2]張勇,章翔.卓越中小學體育教師培養(yǎng)實驗中的武術教學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3):128-130.
[3]鄔鳳.近十年來我國學校武術教學科研闡析與教學改革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66-72.
[4]馬劍,張云崖.武術學科發(fā)展研究報告(2008~2011年)武術教育研究進展[J].中華武術(研究),2012(5):4-11.
[5]薛欣,朱瑞琪,薛揚.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教育現狀和發(fā)展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102-107.
[6]馬克.伊犁師范學院武術公共選修課學生對武術的認知研究[J].武術研究,2016(6):57-60.
G852
A
2095-2813(2017)01(b)-01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