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
(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中學籃球課上合作學習理論的應用研究
張新民
(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合作學習理論是新課改形勢下普遍受到認可的一種學習方式,對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形成以及體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籃球本身就是一項需要合作的運動,這些都為中學籃球課上合作學習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本文結合高中籃球運動的教學現(xiàn)實,簡要分析了合作學習理論的應用,期望能對諸位體育教師有所裨益。
高中體育 籃球 合作學習 應用研究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里斯和福茨曾經(jīng)說過:“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焙献鲗W習是當前世界眾多國家廣泛運用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由于教學成果突出,一度被認為近幾十年最成功的教學方法。高中籃球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促使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引入合作學習理論有助于順利達成籃球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從定義上而言,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交往互動促進學生學習,共同致力于教學目標達成的實踐活動。合作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目標而在課堂活動中相互配合的過程,團體成績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合作學習誕生于班級授課制背景下,在認可課堂授課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主張教師引導學生個體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展開合作,盡量擴大群體的積極功能,從而完成相應學習任務。
過去的高中籃球課堂上,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課堂深陷于灌輸式教育的泥沼。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示范動作、學生重復練習,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喪失籃球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之中,高中籃球課堂應該緊跟課程改革趨勢,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增強教學效果。合作學習理論的出現(xiàn),轉變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模式下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為學生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了巨大空間,極大增強了課堂活力。
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這個項目的特點決定了個體之間要進行合作,僅僅靠一個人很難體會到籃球運動的快樂。將合作學習引入籃球課堂上,是這個項目自身特點決定的,也是滿足學生籃球素質發(fā)展需要決定的,勢必能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團隊意識產(chǎn)生積極影響。那么,高中籃球課上究竟要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理論?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籃球教學經(jīng)驗,簡要談一談這個問題。
高級中學普遍采用集體授課制度,近幾年,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班級人數(shù)也逐漸增多。每個教學班都有幾十人,新課教學時教師很難一一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技術動作學習的初期,學生容易出現(xiàn)動作不協(xié)調、肢體僵硬等問題。如果此時沒有及時糾正,那么學生就會形成錯誤定型,今后再想改正就非常難了。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運動技術較高、運動技術一般、運動技術較差混合搭配成一個小組,教學新動作時,同一個小組之內動作技術較高的學生可以指導另外兩個層次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不同技術水平學生之間加強了交流與合作,同學之間進一步增進了感情,還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籃球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提高了新課教學效果。
運球提前變向是本學期籃球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這個動作技術時,很多學生總是做不好轉體探肩動作。筆者反復強調了幾遍,不少人還是沒有掌握動作要領。時間久了,他們明顯有點氣餒。看到這種情況,筆者便將學生分為3人小組,每組都有一名動作較好的學生當組長,負責指導本組成員練習。同一小組內,兩人相距30cm站立,第三個人必須轉體探肩才能從兩人中間運球而過。這為動作掌握不到位的學生提供了絕佳的練習機會,每次練習結束之后,組長都會給出相應指導意見。經(jīng)過組內練習之后還是不達標的學生,此時再由筆者出面進行指導。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之后掌握不了技術的人在少數(shù),大部分學生都完成了這一關鍵技術的學習,為下一步新動作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很多平時籃球打得不太好的學生慢慢找回了信心,也能逐漸跟上教學進度,課堂學習氛圍非常好。
與新課教學相比,復習課更加強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各項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的能力。但是高中籃球復習教學時,往往由于教學時間有限致使復習安排極為倉促,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進入高中,學生背負的考試壓力越來越大,每周能用于體育課程的時間少之又少。加上新課教學占據(jù)的大部分時間,復習課時間十分緊張。合作學習的出現(xiàn),為緩解復習教學任務帶來了便利。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多人練習,不僅大大節(jié)省了復習時間,還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對于增強籃球教學質量大有益處。
雙手胸前傳球需要幾人配合完成,在復習這一技術時,筆者將學生分為6人小組,要求他們在組內進行傳球復習。剛開始在小組內復習時,很多學生手忙腳亂,不是傳球力量不到位,就是傳球的飛行路線有誤。筆者嚴格規(guī)范了學生動作,要求他們按照課上講解的重新進行練習。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多,學生漸漸掌握了傳球時機,技術能力逐漸提高??吹叫〗M之內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后,筆者再將學生重新組合,在不同組內進行接傳球復習。在反復練習中,每個人都得到了參與合作學習的機會,有效實現(xiàn)了籃球水平的發(fā)展。
比賽是籃球項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按照統(tǒng)一比賽規(guī)則和最大強度完成的一種教學方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在高度緊張狀態(tài)下,學生全神貫注參與運動,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實力,有助于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一方面,比賽對于學生的機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另一方面,正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fā),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還能進一步挖掘學生潛力?;緞幼骷夹g教學結束之后,比賽就成為了籃球課程重點內容,為了取得比賽勝利,學生除了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之外,還需要同伴之間的默契配合,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在筆者的籃球課上,除了課上教學基本動作技術之外,課下筆者還成立了籃球俱樂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籃球比賽。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愛好、興趣加入不同俱樂部,每周、每月代表自己的俱樂部參加比賽。同一俱樂部之內有自己班級的同學,也有來自高年級的同學。這種俱樂部競賽的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籃球比賽的積極性,相同俱樂部之內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取得籃球比賽的勝利。在不斷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只有通過交流合作,才能取得共贏。俱樂部采用積分排名制,每場比賽都對學生進行排名,一個學期之后累計得分最高的俱樂部有機會參與市級籃球賽。課下很多學生反映:原來籃球學習這么有意思,以后更要認真上課了,這樣才能在比賽中贏得好成績。
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能讓學生在不斷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靈感,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加美好的體育運動體驗。中學籃球課上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理論之處還有很多,能否有效利用合作學習理論促進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與支持。教師本人應當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加強合作學習理論應用于高中籃球課堂的理論探索,科學設計籃球教學內容。本文簡要分析了高中籃球課上合作學習理論的運用,在關于如何深度實現(xiàn)合作學習同籃球教學的融合方面,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
[1]孔繁勇.高中籃球教學合作學習實驗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2(9):123-124.
[2]梁勝.合作學習方式在高中女生籃球教學中效用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邵廣天,胡基娟.合作學習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7(11):56.
G841
A
2095-2813(2017)08(c)-01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