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
(列五中學 四川成都 610000)
列五中學高中體育課分項教學模式探索研究①
袁波
(列五中學 四川成都 610000)
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心素質,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趨勢。《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凸現(xiàn)的不足越來越明顯,限制了新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落實。根據(jù)我校場地器材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具體措施落實模塊化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項教學 模式探索 理論依據(jù) 實驗效果
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凸現(xiàn)的不足越來越明顯,限制了新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落實。
高中學生喜歡參與體育活動,但大都不喜歡上體育課,教師上課也處于無可奈何的“被動”狀態(tài)。原有的體育教學的內容,結合和組織形式均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停留在田徑、體操、球類三大項上。在內容的安排上,一味強調“全面發(fā)展”,各項目平均排課,教材雜亂而單一,“清一色”,幾乎每一節(jié)課都要學習相同的東西,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部分教材缺乏興趣,學習中帶有強迫性,也有部分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因教學時數(shù)太少而淺嘗輒止,在某些項目上“吃不飽”,不利于整體教學的同步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牽著鼻子走”的被動教學一直統(tǒng)治著課堂,體育課單調枯燥,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嚴重挫傷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能力、態(tài)度、習慣的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在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發(fā)展為主旨"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體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針對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個體差異,結合教育對象的發(fā)展性、差異性,不斷的尋找和完善符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不脫離“新課標”的前提下,我們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班級為界限的教學模式,實行按體育興趣特長項目分組的教學方式,為了避免再次進入體育教學“技能化”、“競技化”的誤區(qū),進行分項立體教學模式。構建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和為終生體育提供技術儲備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模式,構建在利于高中生身心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系,構建有利于充分發(fā)展學生能力的評價體系,構建一個在國家課程體系下的符合相似地區(qū)、相似學校實際情況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
我校于2015—2016學年度開始,進行了部分班級男女分班選項上體育課的做法。依據(jù)高中男生的體育興趣,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高中女生選取女生普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單獨分組組織教學。二個班合二為一,兩個教師一起授課。這樣做的好處可以使每個教學單位人數(shù)保持在50人左右,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的順利實施,課堂的練習密度、學生運動負荷可以得到提高。
(1)《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2)《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體目標:
(3)分項立體教學模式從學生體育興趣出發(fā),選修課科目依據(jù)學生興趣定位,選定特定的教學群體為教學小組,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分項立體教學模式符合人在發(fā)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的教學原則,實施“多維分項,異步達標”,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全體性特征。
(1)實現(xiàn)學生單純的體育興趣向理性的體育價值觀轉變。
(2)實現(xiàn)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體會運動的愉悅和學習上的成功感的轉變。
(3)實現(xiàn)以體促智,理順學習與鍛煉二者之間的關系。
(4)實施單純傳授三基向注重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鍛煉轉變。
(1)順應《課程標準》軌道,分項異步完成教學任務。
(2)立足于學生當前體育興趣,為終身體育服務。
(3)建立具有激勵功能的分層評價體系。
建立新型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業(yè)務水平得到拓展;成功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
學中的運用;及時反饋調控、完善教法;與其它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第一階段:宣傳課題,調查現(xiàn)狀,擬定計劃
針對體育教學中的問題,校行政會認真的研究討論,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
成立課題組: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主管,教務處、教科室、學生活動中心及體育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組。
制定嚴格的課題管理與研究制度。
開展前期調查,為制訂課題研究方案提供依據(jù),在學生中進行全面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據(jù)。
第二階段: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設計方案
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課題組多次將省市教科所專家請到學校,給教師開教育教學講座,以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積極參加各種教學教研活動,開闊教師眼界。還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外校學習參觀,開闊眼界,轉變陳舊觀念。
前期調查結束后,多次開會討論,認真研究調查出的問題,針對學?,F(xiàn)狀,共同設計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
第三階段:實施方案,實時調控,構建體系
完善場地器材,制訂課時計劃、單元計劃。教學分組、實驗數(shù)據(jù)測定,開展教學實踐探討。全面聽課評課,教學反饋。初步制定評價標準。
第四階段:后期總結,資料整理,成果推廣
收集、整理和分析課題研究資料,總結課題成果。
課題組對四年來開展的各項實施活動和研究工作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總結,對平時積累的原始資料進行認真的研討,并將研究成果形成論文和總結。
收集研究成果,為課題的結題做好準備。
在研究后期,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課題總結、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檢查材料準備情況,完善各類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實驗對象與時間:列五中學高一13個教學班學生,從2015年9月1日起到2016年6月30日。
實驗班分為2個教學小組,配備了2名專項特長體育教師授課。
選修教材以學生的志趣選項,用60%的基本課時授課。
必修教材嚴格依據(jù)大綱要求,學生在所分組內完成學習任務。
選修教材通過問卷調查選擇學生有興趣的項目,男生為籃球和足球,女生為健美操、舞蹈、輕器械體操。
問卷調查,結合本實驗特點,在實驗前設計體育態(tài)度、體育興趣調查表格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表格715份,回收715份,回收率100%。分析回收的問卷可以發(fā)現(xiàn)90.4%的人喜歡體育課,100%的同學贊成分項立體教學模式教學的推行。實驗進行一年后,再次問卷調查表明,有87.6%的學生每周投入2.5h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62%的學生每周投入3.5h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以上表明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意識、自主鍛煉能力和習慣已產(chǎn)生明顯差異。
經(jīng)過對學生實驗前、實驗進行1年后的8類體能指標(體重、身高、肺活量、50m、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1000m跑)進行測試和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體重、身高、肺活量均無明顯差異,男女生50m、立定跳遠、鉛球、1000m跑均有較大幅度提高,表現(xiàn)出顯著上升水平,實驗進行一年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5.7%,優(yōu)秀率為38%,較以前有大的提高。
[1]張馳.男女分班、混班教學與體育動機、社交回避及苦惱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王義.試論新時期中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超越與缺失[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張隨軍.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體育課選項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D].河南大學,2009.
G852
A
2095-2813(2017)09(b)-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47
袁波(1972,9—),男,漢族,四川夾江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