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出生。父親鄧以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1941年考入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楊振寧時也在聯(lián)大物理系,兩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聯(lián)大,鄧稼先還加入了“民青”(共產黨外圍組織),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48年鄧稼先赴美國普渡大學讀書,1950年獲該校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56年與于敏等人合作發(fā)表一系列論文,為中國核理論研究做出開拓性貢獻。1957年開始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從此隱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在鄧稼先及其團隊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國探親,經周恩來批準,與鄧稼先見面。1986年,鄧稼先去世,享年62歲。1999年,鄧稼先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原名查良錚,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后改讀外文系。1937年“七七事變”后,10月隨清華南遷至長沙、昆明。在校期間加入“高原文藝社”。1939年開始系統(tǒng)接觸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文論,創(chuàng)作發(fā)生轉變,并走向成熟。1940年畢業(yè),留校擔任助教。
1942年2月,穆旦報名參加中國入緬遠征軍,以中校翻譯官身份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zhàn)場。同年5月至9月,親歷滇緬大撤退,經歷了震驚中外的野人山戰(zhàn)役,僥幸逃出。1945年9月,根據(jù)入緬作戰(zhàn)的經歷,創(chuàng)作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1949年穆旦赴美留學,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俄羅斯文學。1952年畢業(yè),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次年回國,任教于南開大學外文系,致力于俄、英詩歌翻譯。1976年去世,享年59歲。1979年其“歷史反革命”冤案平反。
去世前,穆旦寫下《冥想》:“而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四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h3>殷海光 1938級哲學系
原名殷福生,1919年出生。殷海光在金岳霖的鼓勵下,考入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畢業(yè)后又入哲學研究所,在西南聯(lián)大度過7年時光,專攻西方哲學。1944年曾一度赴印度學習軍用汽車駕駛,投身抗戰(zhàn)。
1946年秋,經陶希圣介紹加入國民黨陣營,先后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中央日報》任職,1949年隨《中央日報》遷至臺灣。因多次批評國民黨內外政策,受到蔣介石斥責,被迫離開《中央日報》,去臺灣大學哲學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脫離國民黨陣營,轉變成自由主義者。
殷海光曾在《自由中國》上發(fā)表《反攻大陸問題》社論,稱“反攻大陸”是蔣介石欺騙臺灣人民的假把戲,預言臺灣終將與大陸和平統(tǒng)一。殷海光激烈批判島內政治的同時,大力引入西方哲學思潮并參與多次文化論戰(zhàn),培養(yǎng)出李敖、陳鼓應等弟子。1969年9月,殷海光因病去世,享年50歲。王漢斌、彭珮云夫婦 1942級歷史系、1945級社會學系
王漢斌,1925年出生,1941年2月在緬甸仰光華僑中學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工作。1942年,王漢斌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歷史系學習,任“民青”第一支部委員,地下黨第一支部委員,積極領導學生運動。彭珮云,1929年出生,1945年入西南聯(lián)大社會學系,同年11月經王漢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二人結為夫妻。二人積極參與革命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王漢斌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大學部部長,彭珮云任清華大學黨總支部書記。改革開放后,王漢斌領導全國人大立法工作,曾任全國人大法工委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珮云領導文教衛(wèi)生婦女工作,曾任國家教委副主任、計生委主任、全國婦聯(lián)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戴榮鉅 (1939級地質物理氣象系,飛行員,1944年6月在長沙空戰(zhàn)中殉職)
王文 (1941級機械系,飛行員,1944年8月在衡陽空戰(zhàn)中殉職)
吳堅 (1940級航空系,飛行員,1945年在陜西空戰(zhàn)中因機件失靈失事殉職)
崔明川 (1941級機械系,飛行員,1943年在美國飛行訓練時殉職)
李嘉禾 (1939級物理系,飛行員,1943年在美國飛行訓練時殉職)
黃維 (1938級外文系,翻譯官,隨第五軍軍部撤出緬甸搶渡怒江時犧牲)
繆弘 (1943級外文系,翻譯官,1945年7月31日在廣西平南沖擊日軍山頭制高點時犧牲)
朱諶 (1940級物理系,翻譯官,1942年隨第五軍入緬作戰(zhàn)在撤退時犧牲)
朱晦吾 (1940級外文系,飛行員,在飛越駝峰的航行中犧牲)
沈宗進 (1941級機械系,飛行員,在飛越駝峰的航行中犧牲)
吳若沖 (1939級外語系,聯(lián)大紀念碑注明為“殉職”)
楊大齡 (1940級機械系,翻譯官,1944年入緬作戰(zhàn)時被日軍狙擊手擊中犧牲)
曾儀 (聯(lián)大紀念碑注明為“殉職”)
何懋勛 (1936級歷史系,南開學籍,魯西北游記總司部挺進隊參謀,1938年8月在濟南犧牲)
雷本瑞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史》記載“犧牲”)
(據(jù)西南聯(lián)大北京校友會編《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