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惺華
(四川省西充縣大全鎮(zhèn)小學 四川 西充 637200)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從虛華回歸務實
肖惺華
(四川省西充縣大全鎮(zhèn)小學 四川 西充 637200)
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誤區(qū),特別是脫離文本,一味追求課堂的熱鬧和華麗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我們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求真務實的作風,精確科學的方法,處理好課改中的諸多問題,才會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健康邁進。
課堂教學;誤區(qū);回歸;務實
當前教育改革正向縱深發(fā)展,課堂教學的形式也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實驗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改變了以前那種缺乏生氣的教學氛圍和呆板的學習方式,活躍了師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師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誤區(qū),特別是脫離文本,一味追求課堂的熱鬧和華麗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觀察認為,作為語文老師,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要在教學中求真務實,要注重文本的回歸。
新課程要求語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庇谑呛芏嗬蠋熢谧约旱拿恳惶谜n的教學目標上,都力求面面俱到,使得教學目標設置得過高、過多。而在課堂上,要么急于完成目標,而最終什么目標都沒有完成;要么目標得不到真正的落實,特別是知識性的東西被淡化,工具性的東西被忽視。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老師講《紫藤蘿瀑布》,他的教學目標從字形到詞義,從修辭手法到重點句子的理解,從寫景的順序到寫景的角度,從表達方式到寫作訓練,從感情陶冶到人生體驗,一共列了二十條目標。試想,一節(jié)課,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能夠完成或落實這么多的教學目標嗎?我們看到,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在課堂上占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擴展性的口語訓練或寫作訓練,卻忽視了語文基本知識的教學,弱化了閱讀教學。這樣的結果必會造成學生語感很差,也就會出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造句乃至模仿造句能力都很低的狀況,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新課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于“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也不必受考試內容的拘束,手腳一放開,自然就多了一份瀟灑,課堂形式也隨之豐富多彩起來——才藝表演、小品、演講、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于豐碩的收獲?曾經(jīng)在一次公開課上看到,一位老師上《春》這篇課文,一會兒是歌曲欣賞,一會兒是器樂演奏,最后還來了個舞蹈表演,這種與課文理解無關緊要的環(huán)節(jié)沖淡了語文的“味道”。在參加語文教學交流的活動中,??匆娊處焸兓ㄙM大量精力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fā)、挖掘和共鳴。當前這種浮躁習氣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是表面的“輝煌”,而不是實質上的“生長”。教師自身招數(shù)用盡,學生卻不見長進。因為語文課畢竟是姓“語”名“文”的。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一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個性的教師,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不妨各行其是,找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因此,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我們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要給學生充分的接觸課文、誦讀課文的時間,包括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上的自由誦讀。其次,我們還應該在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諸如有計劃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閱讀背景資料,教給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
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資源已經(jīng)成為與物質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計算機和網(wǎng)絡正逐漸改變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學習方式。許多人認為只有選用最先進、最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教學才顯氣派,才跟潮流。往往置教學內容不顧而追求形式,純粹是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極端,總覺得非網(wǎng)絡不成氣候。如有的教師在利用網(wǎng)絡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堂課只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課題,讓學生上機讀課文,網(wǎng)上看課件,自己上網(wǎng)做習題,查答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腦袋里什么映象也沒有。有的教師把“網(wǎng)絡技術”作為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把“網(wǎng)絡技術”作為教師演示工具;單純的使用計算機網(wǎng)絡系統(tǒng)獲取教學信息。教學實踐表明,音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但其占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和品味的時間。在許多“觀摩課”上,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甚至于眉飛色舞,喜形于色,但過后卻猶如過眼云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先進的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誤認為教學手段的絕招。任何媒體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我們在運用時,應清醒地認識其利弊,以取其精華,去其不足。要切記:媒體僅僅是一種手段和工具。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取得了可喜的變化。然而,在成績面前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著偏差和一些誤解,我們有些教師淡化甚至完全舍棄了一些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秀方法。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程的變革必然是一種揚棄。新課程改革不能為了“立”而求新求異,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傳統(tǒng)和實際,甚至避開規(guī)律,當然更不能矯枉過正。我們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求真務實的作風,精確科學的方法,處理好課改中的諸多問題,才會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健康發(fā)展。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余文森:有關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3] 人教網(wǎng):有關“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效統(tǒng)一的討論。
[4] 《新課標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叢書》 編者:潘紀平 湖北教育出版社
G71
A
1672-5832(2017)11-0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