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亞
(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院 天津 300000)
?
關(guān)于《沉默》中棄教神甫形象的解讀
——以洛特里哥為中心
尤利亞
(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院 天津 300000)
遠藤周作是日本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冻聊繁灰暈槠渥罹叽硇缘淖髌?。對于該作中棄教的神甫洛特里哥的形象的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遠藤是基于人性的角度來塑造人物,來詮釋信仰的真諦,該人物的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棄教;神甫;洛特里哥;人性
遠藤周作(1923-1996)是日本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明顯區(qū)別于其他作家的一點是,遠藤是一位天主教徒,其作品中滲透著關(guān)于宗教、信仰、生命、人性等問題的濃厚思考和沉重追問,是日本信仰文學(xué)的先驅(qū)。代表了日本二十世紀文學(xué)的最高水平。
于1996年付梓的小說《沉默》次年即獲谷崎潤一郎獎,被視為遠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該作以十七世紀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禁教歷史為背景,主要講述了葡萄牙耶穌會神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隱匿在長崎傳教,并調(diào)查恩師費雷拉因受穴吊而棄教一事。在神的沉默,人的背叛,逼迫等窘境中,為了拯救無辜的信徒,被迫用腳踩踏圣像,最終棄教的故事。
神甫的棄教,這對于天主教會來說無疑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這段歷史也很少被記載。也因此,遠藤創(chuàng)作的這部以棄教徒為主人公的作品難以為天主教正統(tǒng)所容,在出版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被日本以及歐美的一些天主教會列為禁書。筆者認為,遠藤雖是一位天主教徒作家,卻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護教作家,該人物形象的塑造蘊含了遠藤基于人性的獨立的思考,所揭示的人性的特點,恰恰是人類永遠回避不了的話題,具有普世價值與意義。本文將通過對《沉默》 中的棄教的神甫洛特里哥的形象的解讀,來探討遠藤塑造該人物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最初,洛特里哥是滿懷著傳教的決心偷渡到禁教令下的日本的。但是,在面對日本信徒為了保守信仰,被執(zhí)政者迫害,最終痛苦地殉教的情形,以及與自己一同偷渡日本的同伴卡爾倍被執(zhí)政者逮捕,最終與日本信徒一起沉入海底等接二連三發(fā)生的殘忍的殉教事件時,洛特里哥希望通過祈禱獲得神跡和神的回應(yīng),但神卻一直沉默著。洛特里哥發(fā)出了下文的獨白。
“沒有這樣的事。如果神不存在,人就受不了海的單調(diào)和那可怕的無動于衷”
“不過,萬一……當(dāng)然,只是萬一,內(nèi)心深處,另一種聲音喃喃地說:萬一沒有神的話……”
“當(dāng)然,我知道最大的罪是對神的絕望,可是,神為何沉默,我不懂”
從洛特里哥對神的存在的質(zhì)疑與對神的沉默的質(zhì)問中,可以看出他信仰上的動搖。
據(jù)筆者調(diào)查,作品中洛特里哥對神的沉默的質(zhì)問共計12次,這一行為無疑顯示了其對神的存在的懷疑,以及信仰根基的動搖,如此的質(zhì)疑無疑是“異教徒”式的。實際上,遠藤塑造的如此神甫形象,招致了天主教界的批判。被批判道懷疑神的存在的人,連基本的信仰根基都沒有,連信徒都稱不上,更何況是神甫呢,這樣的人是沒有做神甫的資格的。創(chuàng)作這樣的人物存在不合理之處。但是,筆者認為這是由于遠藤是立足于人性的立場上,來塑造人物,而不是立足于宗教,神性的立場來塑造人物。其實,這種神甫形象的設(shè)定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反倒具有真實性,與合理性。
2016年在天主教界被封為圣人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隨著近年其私人信件的公開,我們才知道,這個大家心目中信仰堅定的圣人,原來也有信仰的危機。她在致好友的信中寫道“基督對你有特殊的愛,但是對我來說,沉默和空虛的感覺如此強烈:我極目四望卻一無所見,我側(cè)耳傾聽卻寂靜無聲”原來在她去世前的50年的時間里,洛特里哥一樣一直感受不到神的同在,與對神的存在懷有疑問。這件事從一個側(cè)面印證了,遠藤塑造的這一神甫形象的真實性與可行性。
在被棄教徒吉次郎出賣后,洛特里哥最終也被捕入獄。官差為逼迫他棄教,處以三名日本信徒穴吊的酷刑。洛特里哥在近乎極端和殘酷的情況下,靈魂受到逼迫,信仰遭遇困境。他所面臨的兩難困境是:要么堅守信仰,眼看著活生生的生命消逝;要么棄教,解救三名信徒。最終,在對信仰的深刻思索后,他為了解救信徒的性命,通過腳踩圣像的方式,宣布了棄教。但是,筆者認為其實神甫棄的只是形式上的宗教,背叛的不是信仰,反而通過這一行為完成了由外到內(nèi)的信仰的升華。在這里遠藤刻畫了一個真實的信仰者的形象,比起注重形式,更加注重內(nèi)心??梢钥闯鲞h藤賦予該人物一種獨特的信仰觀,其思想更加接基督教新教的思想,也可以看出是對天主教過于注重形式與外表的一種批判。筆者認為遠藤并非基于宗教·神性立場,而是基于人性立場來詮釋信仰與救贖的意義。對于當(dāng)今我們理解宗教與信仰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筆者認為,這一備受爭議的神甫形象的塑造體現(xiàn)了遠藤對于信仰本質(zhì)的思索。通過該形象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信仰并不是形式上的東西,不是外表上看起來美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扎根于內(nèi)心的信仰。這才不會被任何人所剝奪。因此,棄教這一行為只是外在的形式,淪為棄教徒的洛特里哥,其內(nèi)心依然擁有信仰的權(quán)利,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用看起最神圣的神甫形象,通過對神的沉默的質(zhì)問,棄教等一系列與神甫形象不符的言行,向我們展示出就算是神職人員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著人性的弱點。這一點對于我們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不能忽視宗教信仰中的人性的特點,不是注重外在形式,而是注重個人內(nèi)心,承認人性的軟弱,才能獲得由外到內(nèi)的信仰的升華。
《沉默》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十七世紀日本德川幕府禁教令下的特殊時期,著眼于被歷史所遺忘的棄教徒們,但作者所探討的人類面對苦難時,信仰與人性的掙扎卻具有全人類的普遍意義。我們可以窺見人在面對苦難時體現(xiàn)出的基于人性立場的對于信仰的詮釋與升華。
[1] 遠藤周作.沉默[M].林水福.南海出版公司,2013.
[2] 許靜華.遠藤周作《沉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fā)[J].外語學(xué)界,2013,(00):94-99.
[3] 孫雪凈.遠藤周作筆下的神甫形象——以《沉默》與《深河》為中心[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1.
尤利亞(1994—),女,漢族,安徽淮南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文學(xué)碩士,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院日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方向:日本文學(xué)。
I025
A
1672-5832(2017)07-0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