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煜
試論近代西方文化的傳播對中國的影響
顏 煜
近代以來,通過種種方式,西方文化加速傳播,并且逐漸對中國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西方文化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改善了一些封建社會的不良習氣,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傳入也為我國帶來了不利影響。為此,本文將對近代西方文化的傳播展開分析,就其影響進行簡要論述,以供參考。
西方文化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近代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契機主要源于戰(zhàn)爭,從鴉片戰(zhàn)爭,到英法聯(lián)軍入侵,再到甲午戰(zhàn)爭,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
一是鴉片戰(zhàn)爭,促使經(jīng)世學派“開眼看世界”,著手了解世界大勢。
二是英法聯(lián)軍的入侵,使得清政府中的一些開明知識分子已經(jīng)意識到中華文明同西方文明之間存在的差距,改變了以往“天朝上國”的迷夢,進而提出了“求富”、“自強”的口號,并且有意識地將西方的科技向國內進行引入。代表性事件便是19世紀中葉的洋務運動。洋務派代表為使國家走上強國之路,開始大力對列強國家的仿效,開辦了大批軍工廠,大力發(fā)展民族工業(yè),興辦學堂,開礦筑路等,寄希望于通過這樣的舉措挽救彼時的社會危局。此即近代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階段,同時亦是“西學東漸”的伊始。然而遺憾的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并未意識到中西方的差距并非僅僅是科技、軍事層面的,這種差距的根源實則表現(xiàn)國體與政體層面的差距。不過客觀的審視這一時期洋務派的舉措可以發(fā)現(xiàn),洋務派代表人物所倡導的“中體西用”盡管沒有最終達成預期的目的,不過其改變了以往中國封閉落后的局面,使近代以來的中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審視自身在世界舞臺的真正地位,同時,洋務運動的開展,也推動了近代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以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是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使洋務派苦心造詣多年的軍事成果毀于一旦,尤其是北洋水師的潰敗引起舉國震動。受這一事件的影響,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變法同此前的洋務運動不同,洋務運動的本質在于挽救晚清統(tǒng)治危局,而變法運動則寄希望于通過政體改革提升國力。在變法派的呼吁之下,域外諸多社會思潮相繼傳入彼時的中國。至1911年武昌起義時,諸如社會達爾文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均傳入了中國社會。
隨著域外文化與社會思潮的涌入,特別是科技傳入中國社會之后,民智得以逐步開啟。但這一過程是較為艱辛的,如19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拳民在“扶清滅洋”的口號下,一面抗擊侵略者,一面大肆破壞鐵路等,表現(xiàn)出了盲目排外的劣根性。在外國在國內興建鐵路過程中,部分保守派官員大加抵御,認為此舉是對風水的破壞,甚至給出高昂的價格買下鐵路而毀掉。國內官員均為科舉出身,堪稱彼時的高級知識分子,然而這些人尚且愚昧、故步自封到此種程度,一般民眾則更可想而知。自西方文化傳入以來,中國的很多陋習得以廢除,近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們也為促使國民覺醒進行了令人敬佩的努力,然而由于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且素質普遍較低,這一轉變過程十分艱難,至今尚未完成。不過盡管困難重重,但從愚昧到理性乃是人類發(fā)展不可逆轉的潮流,這一轉變必將實現(xiàn)。此外,西方文明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近代中國社會在此方面的變化十分明顯,一方面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勇于打破種種規(guī)則,掙脫傳統(tǒng)的束縛;另一方面,社會所謂的“精英階層”也變得相對開明開放,不再故步自封、保守頑固。
隨著西方文化與社會思潮的相繼傳入,近代國人走上了民主建設急功近利之路。以1898年的戊戌變法為例,其失敗的根源在于脫離民眾,而且各方面的實施條件均不成熟,如維新派的支持者光緒皇帝毫無實權,變法派的領袖未能充分發(fā)動群眾等等,因而注定了這場百日維新的最終失敗。而民主制度在中國的發(fā)展之所以舉步維艱,其原因并非簡單地用不符合國情來加以概括,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原因存在,具體包括:
(1)彼時國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對于民主制度聞所未聞,因此推行民主制度,在彼時的神州大地毫無群眾根基。因此可以說,盡管保守派將“民智未開”作為抵制民主革命的理由,但深入考慮發(fā)現(xiàn)這一提法并無不當,原因在于民主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建設必須依賴公眾的參與,而公眾參與的前提在于公眾對這一制度有著全面的認知。
(2)完全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不符合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政治運作模式。同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地域廣闊。如若仿照西方實行共和制,則極易導致國家出現(xiàn)內亂、分裂,進而背離了民主制度的創(chuàng)立目的。西方國家為提升行政效率,均采取權力由中央移交地方的方法,即聯(lián)邦制,而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模式,主要在于西方國家地域范圍相對較小,民族成分相對較為單一??v觀當今世界,領土廣闊、人口眾多的西方民主國家無一不使用聯(lián)邦制而非單一制,但在近代處于內憂外患中的中國實行聯(lián)邦制,無疑有使國家陷入分裂的危險。
面對西方文化傳播,我們應該采取理智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對于我國有利的方面進行學習,面對其文化中不適合我國發(fā)展的部分去掉,抵制西方文化的滲透,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1]孫守敏.近代中國對西方文化的接納及得失[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
[2]高志旺.中世紀基督教文化對西方文化向近代轉型的作用[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作者單位:湖南婁底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