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御宇
摘 要:我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之一,其發(fā)展源頭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是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極其重要的寶藏。中國文學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發(fā)展,具有幾千的生命力和活力。至今為止,中國文化已經(jīng)以多種藝術形式存在于社會當中,包括詩、詞、歌、賦、戲曲、散文、小說等。在文學的歷史長河中,詩、詞發(fā)展到唐、宋時期,進入了鼎盛時期。而這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出現(xiàn),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對我國人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古代文學文化價值的當代價值解讀,分析了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希望為構建社會主義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古代文學;價值觀;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2-0-01
前言:
在我黨召開的十八大中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有哪些內(nèi)容,其從不同的精神層面和法治層面,反映了當前社會中國家、個人和集體的奮斗方向。而中國古代文學中,充滿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這些精神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應具備的基本要求。下面對我國古代文學文化中價值如何體現(xiàn)到當今社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簡單的分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能夠更有效地體現(xiàn)出來,促進我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
一、自強不息是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
自強不息一直作為我國最基本的精神文化被不同時代的人傳承,是千百年來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洗禮,人們總結出的對待自然、對待社會以及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標準。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過:“剛毅木訥近仁”、“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的言論,說明了孔子認為做人要有擔當,要具有不屈不撓的堅韌意志,具有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1]。而這種思想,也正是當今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內(nèi)涵,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應具備的最高貴的精神品質(zhì)。而我國民間也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口號,說明了剛健是作為人的基本品質(zhì),既重視人的主觀性,又說明了不走極端、堅持原則以及自強不息的重要性。我國古代有很多自強不息的事例,例如屈原被放逐,著有《離騷》、韓非囚秦,寫下《說難》《孤憤》等,這些無不反應了中華民族越戰(zhàn)越勇,在逆境中不放棄,堅強不屈的重要品質(zhì)。這些精神也被時代傳承,成為當今社會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撐,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二、隆禮重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保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中,自由在古代是指人們追求與自然之間的融會貫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當今,人們對自由的追求是指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又不損害其他的利益,實現(xiàn)精神的自由。在我國古代,隆禮重法是由荀子將孟子的“禮”升華到一種規(guī)則的層面,在重視禮教的同時,提出遵照法規(guī)進行治理。自古有云“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者皆有稱者也”。我國思想家、政治家荀子認為,將禮教和法治相結合,更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fā)展[2]。同時,重視法治方面的建設,更能夠體現(xiàn)法律自身的價值。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對法律法規(guī)的認識不斷加強,通過法律規(guī)范約束人的不正確行為,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所以說,隆禮重法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儒家思想是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能體現(xiàn)個人價值的思想就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四個方面。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每個中國人都應具有愛國情懷,忠誠于自己的國家。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雖忠于楚懷王,卻在朝堂上受人排擠,因遭人誣陷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南宋岳飛,本著精忠報國的信念,馳騁戰(zhàn)場,雖被奸人所害,卻寫下了“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詩句[3]。中華美德最基本的品質(zhì)就是愛國,只有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人,才能夠具備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鬃佑性啤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說做人要講誠信,言必出行必果。我國古代的很多思想都以文學的形式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使當代人能夠通過文學作品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并且傳承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
結論:
在黨的十八大中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nèi)容可簡單的概述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證、法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弘揚歷史文化,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不同形式對古代文化進行探究,塑造具有品德和人格魅力的個人,是當前人們應著重思考的方向。我國古代的文學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對其充分研究和學習,無疑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前人們所應當追求的精神內(nèi)涵。這種對人性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
參考文獻:
[1]羅翠梅,梁俊仙,班秀萍.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價值的當代闡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0(05):151-153.
[2]郁玉英.二十年來古代文學經(jīng)典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04):129-136.
[3]孫力平.論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及其呈現(xiàn)[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03):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