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晰
摘 要:該文批判了牟宗山先生對馮友蘭先生“良知”概念的批判,進而討論牟氏對他者哲學的批判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傳統(tǒng)儒學本身就具有宗教性,是儒生安身立命之所。深契中國傳統(tǒng)的牟氏,在未厘清西方意義上的道德、哲學、宗教分解的誤解下,以儒家的宗教性標準和立場評判哲學未免失之偏頗。
關鍵詞:牟宗三;批判;良知
[中圖分類號]:B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牟宗三先生在《我與熊十力先生》一文中記載了其師熊十力先生與馮友蘭先生的一次談話:“熊先生對馮先生說:‘你說良知是個假定。這怎么可以說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實實的,而且是個呈現(xiàn),這需要直下自覺,直下肯定。馮氏木然,不置可否?!痹趫龅哪彩闲稳葑约寒敃r的感覺是“這霹靂一聲,只是振聾發(fā)聵,把人的覺悟提升到宋明儒者的層次?!闭f“由熊先生的霹靂一聲,直復活了中國的學脈”。評論馮先生是“僵化了的教授的心思只停在經(jīng)驗層上、知識層上。只認經(jīng)驗的為真實,只認理智所能推比的為真實。這一層真實形成一個界限,過此以往,便都是假定,便都是虛幻。人們只是在昏沉的習氣中滾,是無法契悟良知的。心思在昏沉的習氣中,以感覺經(jīng)驗來膠著他的昏沉,以理智推比來固定他的習氣。……由‘良知之為假定,即可知馮氏的哲學史,全不相應。”[1]
在此,三者對“良知”的能夠理解也代表其對哲學的不同理解。
馮先生認為在哲學中“良知”是準設,就是不承認有良知么?這是道德哲學之爭還是道德之爭或又是儒家是哲學還是宗教之爭?
筆者認為馮氏提出“良知”是準設,在探討的是道德哲學問題,而非探討宗教和私人信仰,所以要分為兩個問題:1在道德哲學中“良知”是什么?2儒家思想是哲學還是宗教?哲學的一些基本觀念因為是一切觀念的來源或者說是第一原則,因而是無法自證的,這其中就包括“良知”?!傲贾痹诘赖抡軐W中是無法自證的也無法證偽的前提條件。牟氏因為有著深厚的儒家和佛教信仰背景,儒學本身就具有宗教性,在傳統(tǒng)中是儒生安身立命的精神信仰和皈依之處。因而對牟氏而言儒家是宗教信仰而不止于哲學知識,事實上牟氏本人也多次提出儒教觀念,認為自己研究的不僅是哲學更是生命的學問。對儒教徒而言,“良知”自然是“實存”。但“良知”是否是實存已不是哲學問題??档戮鸵宰C明,哲學討論概念而不討論是否實存。康德的道德哲學認為上帝是道德和幸福得以匹配的準設,并不意味著在私生活中身為基督徒的康德否認上帝的存在或認為上帝僅僅是一個哲學概念。無論是馮氏還是康德,在討論哲學時指出“上帝”、“良知”是準設,僅意味著他們恪守了哲學的分寸,并不代表個人對于“上帝”、“良知”沒有信仰和覺知。在西方,宗教和哲學學科早已分離,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學”、“教”一直合為一體,強調(diào)學儒家要保有仁心仁性要踐仁,學佛要明心見性。牟氏承接的宋明理學就更是具有宗教性。對牟氏而言,儒家學問不僅是“學”更是“教”。從宗教的角度而言,“良心”自然是實存,道德必須要實踐,要學仁、踐仁、成仁。沒有宗教認為自己的信仰僅僅是準設,對教徒而言,無論是“良知”還是“神”都是真切的實在的。但這些都已超越了哲學的范圍。當然,對有宗教向度的儒家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而言,已不僅僅是西方意義上的哲學,良知確是實存。在哲學范圍里,良知是準設,在儒教信仰下,良知是實存。
對中國傳統(tǒng)的認知而言,牟氏以道德實踐和宗教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良知”是實存,并認為這是復活了中國學脈,把人的覺悟提升到宋明理學的層次沒有錯。宋明理學本就不是止于西方意義上的哲學。但“良知是真真實實的,而且是個呈現(xiàn),這需要直下自覺,直下肯定?!边@已經(jīng)是宗教性的訴求和宗教的當下體悟,早已超出了哲學的范疇。牟宗三先生自身并未厘清道德、哲學、宗教,并以儒教本位的立場進行哲學批判。牟氏深契中國傳統(tǒng),卻對西方使用的“哲學”這一概念不夠明晰。包括批評馮氏等人“心思在昏沉的習氣中,以感覺經(jīng)驗來膠著他的昏沉,以理智推比來固定他的習氣。”[2]都反映出這一問題?!爸徽J經(jīng)驗的為真實,只認理智所能推比的為真實。這一層真實形成一個界限。”這個界限不是學問、生命境界高低的界限,而是哲學和宗教的界限。牟氏將其學問與生命相契,并不能因此推斷他人因為研究的學問不涉及生命的精神追求,個人生命就沒有此訴求。如同不能因為某人說哲學不同于神學就判定其沒有宗教信仰。更不能因馮氏認為在哲學認為“良知”是假設,就判定其個人認為良知不是實存。
注釋:
[1]牟宗三. 生命的學問[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8-109頁.
[2]牟宗三. 生命的學問[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8-109頁.
參考文獻:
[1]牟宗三. 牟宗三先生全集1-33[M]. 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03.
[2]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M]. 上海:海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蔡仁厚. 牟宗三新生學思年譜[M]. 臺北:學生書局,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