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萍
特殊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寓教于樂
林照萍
殊學生能力水平低,為不斷適應社會需要,提高他們的能力水平,課堂上就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發(fā)展和行為的矯正這三點相結合。為了提高殘疾兒童基本素質,抓好基礎教育,全面補償殘疾兒童的缺陷,就要注意培養(yǎng)和形成殘疾兒童語文知識水平,充分發(fā)揮特殊教育課堂的效益,培養(yǎng)和形成殘疾兒童的能力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特殊教育 殘疾學生 遲鈍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特殊教育向什么方向發(fā)展,把殘疾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出切實的回答。要培養(yǎng)一個新時代的特殊公民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就是會學習、能獨立生活,適應社會。為了提高殘疾兒童基本素質,抓好基礎教育,全面補償殘疾兒童的缺陷,就要注意培養(yǎng)和形成殘疾兒童語文知識水平,充分發(fā)揮特殊教育課堂的效益,培養(yǎng)和形成殘疾兒童的能力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特殊學生能力水平低,為不斷適應社會需要,提高他們的能力水平,課堂上就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發(fā)展和行為的矯正這三點相結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就是明確每堂課學生學習的目標是什么,特教教師對學生提出什么希望,讓他們做什么或者在一個教學單元后學生能學到什么獲得什么,應該以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殘疾學生的實際需要而定。上課時,教師活動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認真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堅決杜絕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要精心設計課堂結構,把分類推進教學思想和強化學習結合起來,使每個特教個體在課堂是都得到教育和補償,保證殘疾學生學到更多、更科學的知識內(nèi)容,掌握更好的技能。
把游戲引入殘疾兒童課堂教學中,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通過游戲活動可以激發(fā)殘疾兒童的興趣,保持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化解課堂上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內(nèi)容。課堂教學中,利用游戲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在自然、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得愉快、身心發(fā)展協(xié)調。但游戲教學需要教師緊緊圍繞兒童身心發(fā)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激發(fā)殘疾兒童學習各種知識的興趣,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把學習當成是一種快樂的事情,如果在課堂上學生把這四十分鐘當成是一種快樂的體驗,那么學習效果會有意想不到的提高。例如:學習新字的認、讀、寫,老師可以設計個猜謎語的環(huán)節(jié);學習生字組詞的時候把它變成一個詞語接龍的游戲,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明顯的提高,從而也會主動的去攝取知識。讓孩子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真正的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快樂的去體驗每一次的學習。
教會學生正確的記憶法。殘疾學生不會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力差、遺忘性較大。因此,科學的培養(yǎng)和訓練殘疾學生正確的記憶法如:興趣記憶法、形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等等。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接受情況,選擇一種或者幾種科學的記憶法教給學生,使他們能掌握記憶技巧,強化識記知識技能,補償記憶差、記憶遲鈍的缺陷。調動學生課堂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求知、求思的主動積極性。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為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此使學生在一堂課中不感到勞累,學的輕松愉快,學生就會增加好奇心、求知欲,主動地去學習。發(fā)揮榜樣的教育作用矯正殘疾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用他們身邊的實例教育和說服教育。在課堂上,教師不斷以學生能接觸到的身邊的事例做題材,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為殘疾學生提出一個方向性目標。教師為學生“導路”,搬開“障礙”。殘疾學生的思維過程存在障礙,給教學帶來困難,教師要不斷發(fā)揮主導作用,在課堂是給孩子們一條清晰正確的認知路線,減少他們的盲目性。教學中做到小步子,多提示,多鞏固,多鋪路,使學生通過各種補償手段化解求知過程中的困難,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抓住問題的關鍵指導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分析的養(yǎng)成,注重學生自身知識的形成,教師要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突破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殘疾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擔負著教育殘疾學生、形成殘疾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課堂上只有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機制,才能使殘疾學生畢業(yè)后順利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才能培養(yǎng)出來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特殊公民。因此,要充分發(fā)揮特殊課堂的教學作用,全面提高殘疾學生的各種能力水平,真正樹立終身教育觀,并讓特教的語文課堂是在快樂中感受知識,讓學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育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