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曾有一段時間,不少報刊登了一批旅游者的壯舉和他們感人的事跡。據(jù)這些文章反映,有一些年輕的旅游者,十分聰慧,十分勇敢,他們獨自遠行,有穿過大半個中國不花錢的,有橫跨幾國不花錢的。有的游歷幾個月,有的游歷一年、幾年,不花父母一分錢,自己不掏一毛錢。總之,溢美之詞不絕于耳。
旅游是為了什么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叫全國的旅游局的局長,叫全國旅游專業(yè)的教授專家講一個月也講不清楚。1 5歲的旅游和25歲的旅游,和35歲、45歲、50歲、55歲的旅游比較,肯定有極大的不同。有的人去旅游品嘗各地、各國美食,有的人出國,帶一箱速食面、月餅、餅干,像一個供銷商帶樣板出國。筆者多年前與一位老兄出國,他那皮箱里放滿了速食面、月餅、餅干、酥餅,每一次過關(guān),搞得國外那些海關(guān)人員神色緊張,如臨大敵,拿各種儀器比畫這、探測那,經(jīng)?;ㄈハ喈?dāng)長時間。我們一群人只好站在一邊,蹲在那里,像一批難民過關(guān)。
一到晚上,這老兄有吃夜宵的習(xí)慣,夜深人靜了,他就像一只老鼠,掏出他心儀的食品,在那哧哧吭吭地吃了,搞得同房的人條件反射,像巴普洛夫說的那樣唾液流出來了,并想起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歌曲《今夜無眠》。
不要贊頌表揚那些不花錢旅游的人了,你不花你的錢的前提是花人家的錢,花人家的時間,利用了一些可能的優(yōu)惠、可能的給予和施舍等。你整天想著怎么不花錢,想著用別人的財物,一天想這個,兩天想這個,一個月也想這個,這旅游到底是乞討還是游玩觀光、考察、調(diào)研?這旅游到底得到的是爽快的支持還是看不起,或一種不情愿的被利用,被劫持?這旅游學(xué)到的是人文,看到的是風(fēng)土人情、秀麗風(fēng)光,還是盯著人家的口袋和紙幣的面額?
筆者見識很少,搞不清沒錢去旅游的動機,搞不清沒能力去結(jié)婚的舉動,搞不清沒錢吃飯卻去大飯店吃霸王餐的秘訣。只是膚淺地覺得,這些人不會有多大的出息,不會有多大的能耐。因為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路徑、自己的主張、自己的理念都依傍在別人身上,看別人臉色行事、占別人便宜,能有什么作為呢?不就是走走逛逛嗎?還能做什么?不知道,缺乏相關(guān)報道。筆者清楚地記得,不少亂填表、申請學(xué)院補貼、學(xué)校助學(xué)金補助的同學(xué),沒有一個人是有見地的,是坦坦蕩蕩的,是有所作為的,十分可惜。我們欣賞趙本山這種窮孩子,小時候去哪一家吃飯都必然幫忙干農(nóng)活、干家務(wù),長大后能自食其力。盡管不少人噴貶他,但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有作為的人,而不是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開口噴人的無賴。
(梅林生薦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責(zé)編:天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