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摘要:在近一步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該積極采用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去。教師應該摒棄掉傳統(tǒng)灌輸教育而投身到對生活化課程的設計和實踐中去。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既可以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順利開展也可以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同時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提高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43-01
隨著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基礎教育又提出了新要求,而課程生活化則成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學生初中時期的必修課,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具有深遠意義。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也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其學科理論構建大多來源于大眾生活,要想讓道德與法治課程重新煥發(fā)生機,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就必須做到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勇于突破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樹立學生主體觀念,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感,努力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并將生活化教學作為目標為全面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提供有利條件。
1.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常見問題
1.1 生活化教學模式缺失。目前,開展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還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通過研究表明,我國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間并不長。許多教師沒有做好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到新型教學模式的過渡工作。在實際授課中,許多老師對新型教學模式認識不足,繼而沒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還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認為用自己多年積淀下來的教學經(jīng)驗授課更有益于學生學習,也更符合學生家長要求,所以這部分教師并沒有將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中去。在接受生活化教學時也不能做到得心應手。這對推進生活化教學工作造成一定阻力,不利于進一步開展生活化教學工作。
1.2 生活化教學流于表面。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化教育方式因其科學性合理性受到各級教育部門關注。加之近些年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產(chǎn)生的弊端日益凸顯,教育部門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目標大力倡導生活化教學。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開展此項工作困難重重,有些教師無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方式影響,對新型教學方式持有懷疑態(tài)度,就造成了無法將生活化教學落實到課堂中去的后果。 如果學校方面對教師提出硬性要求,他們就會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加入少量生活化教學,但因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研究不到位,沒有從根本上做到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jié)合,就導致了生活化教學收效甚微,學生無法從真正意義上理解道德與法治如何作用與生活。
2.解決生活化教學問題的具體對策
2.1 做好生活化教學設計。在大力推進生活化教育模式過程中,教師應該勤于探索,做好教學課程生活化設計工作,對新型教學模式有一個全新認識,還要從內(nèi)心對生活化教學產(chǎn)生認同感。在授課過程中,體會到生活化教學帶來的顯著成效。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jù)課程需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課程找到不同授課方式。摒棄掉從前一成不變填鴨式教學模式,將課程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最終達到讓生活化教學帶來的優(yōu)勢在學生中間得以體現(xiàn)。
2.2 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道德與法治是學生自身道德培養(yǎng)和法律意識建立的重要途徑, 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同時,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作為教學工作重心。從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 可以發(fā)現(xiàn)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其知識體系都是在對生活進行充分研究基礎上建立而成。所以, 教師不能光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離自己并不遙遠, 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有益于生活,并以此增強學習動力。
2.3 提升生活化教學作用。在近一步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該積極采用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去。教師應該摒棄掉傳統(tǒng)灌輸教育而投身到對生活化課程的設計和實踐中去。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既可以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順利開展也可以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同時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提高具有深遠意義。所以,教師應該勤于思考,找到學生興趣點,才能讓學生對法律知識充分理解。 在對 "肖像與姓名中的權利" 學習中,教師可以以美國著名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狀告中國喬丹體育侵犯其姓名權為實例,用這個轟動一時在學生中間產(chǎn)生巨大影響力的事件引發(fā)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確如何應用姓名權保障自己合法權利,增強學生對姓名權的維權意識。
由此看來,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還可以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因此,教師要做好生活化課程的設計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生活化教學優(yōu)勢顯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最終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美貞, 曠新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J] .中學課程輔導 (教師通訊 ) , 2016 (18 ) : 13.
[2] 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 .新課程, 2016 (10 ) : 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