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學音樂老師也正在努力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作為學生,我們目前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到配合老師的教學,以便能夠更為有效的去進行學習。接下來,本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始簡單談論如何去適應中學音樂學習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中學音樂 新課程改革 適應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03
作為一名學生,要想學好中學音樂,就要學著去對學習進行適應,而最為主要的就是需在老師的引導下寫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對音樂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體驗。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中學音樂的學習,使自身的審美能力得以顯著提高,令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有效發(fā)展,讓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得以逐漸形成,最終才能真正做到在學習中去享受音樂。此時,我們才會漸漸的開始喜愛音樂學習,進而終身都去對音樂進行學習。
一、對教學模式的全面適應
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中對于“以人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進行了重點強調(diào),整個教學的發(fā)展的發(fā)展是圍繞著我們學生進行的,我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作為教育教學主體的重要性。為此,在中學音樂學習中,我們學生應當配合老師完成角色的轉變,在老師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還出來的同時,我們也要表現(xiàn)得足夠的主動,以便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將自己的主體地位成功的樹立起來,從而喚醒自己內(nèi)心對于音樂進行學習的欲望,最大限度的放飛自己的想象,使自己的思維開始漸漸變得活躍起來。
就目前的教學模式而言,中學音樂老師只是我們進行學習的引導者,他不再對我們的學習指手畫腳。正是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之下,我們學生迫切的需要看到老師表現(xiàn)出來的全新教學理念,以便老師能夠為我們提供契合度更高的教學引導,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之中去進行音樂知識的汲取,并積極的參與到各種音樂教學活動之中。一般而言,我們學生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歷和適應“課堂導入、教學活動、自我表現(xiàn)、綜合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我們心中對音樂的熱愛之情才會被喚醒,并釋放出更大的音樂潛能,從而情感才能夠得到更為真實的流露,進而和音樂產(chǎn)生和諧的共鳴,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跟隨老師的引導去進行學習。
二、對教學情境的積極適應
中學音樂的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課程理念,而新的課程理念對于“審美”進行了重點強調(diào),即中學音樂學習的關鍵在于我們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積極的融入到老師所創(chuàng)設出的教學情境中去,通過各種渠道走到離音樂更近的位置,自然而然的去喜歡上音樂,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從而更好地去對音樂進行鑒賞。也正是如此,我們需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品味,從作品所蘊含的情緒、思想和感受傾向出發(fā),去不斷提升自己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并對音樂所具有的人文特性進行重點關注,以此來避免機械化、制式化、固定化的音樂學習。就我們學生的音樂學習本身而言,老師提供適當?shù)慕虒W引導是極為必要的,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時的教學才是一門真正的藝術。
在對中學音樂進行具體學習時,老師的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活動的開展伴隨著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我們卻正是要融入這教學情境之中,才能實現(xiàn)審美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跟隨著老師進入到其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去對教學情境進行更為積極的適應,使自身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從而將自己頭腦中的音樂表象認知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進而我們想象中才會綻放出絢爛之花。
三、對多媒體教學的逐漸適應
多媒體在中學音樂學習中是極為重要的,它能夠讓我們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使整個學習的過程變得輕松容易起來。一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把原本教材中靜態(tài)的知識進行動態(tài)呈現(xiàn),使知識能夠更為生動形象的出現(xiàn)在我們學生的面前,從而將我們的注意力成功的吸引了過去,進而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得到了極為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重點突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使其以一種更易于被我們學生所接受的形式出現(xiàn),從而起到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基本目的,進而使得我們的學習開始變得輕松容易起來。需特別注意的是,隨著多媒體的出現(xiàn)頻次呈逐漸增多的趨勢,有時老師為了追求突出的教學效果,甚至會整堂課都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再加上中學時期多媒體教學所承載信息量的急劇增加,為此需要經(jīng)過一段緩沖時間來逐漸適應,我們學生才能夠更好地跟隨老師的教學步伐來進行學習。
四、對新評價模式的漸漸適應
當我們學生對中學音樂的學習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學評價這一不可或缺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就要開始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了,它對我們學習整體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極為明顯的效果,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壓軸”部分。就目前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態(tài)勢來看,新評價模式仍然以素質(zhì)教育的實現(xiàn)為基本前提,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學音樂課程的價值得以完全體現(xiàn),屬于綜合而又全面的科學評價機制。也就是說,這和我們學生已經(jīng)習慣的傳統(tǒng)式評價方式是有著明顯區(qū)別的,新評價模式雖依舊包含了“成績”評價因子,但是并不僅僅依靠“成績”評價因子來獲得最終的評價結果,而是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情感反應等多個因子進行綜合考量,最終才能得出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結果。也正因如此,在中學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學生要學會漸漸的習慣這種評價模式,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對待,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評價模式,從而學到真正實用的音樂知識。
作為一名學生,要去對中學音樂學習進行不斷的適應,以便能夠?qū)W好中學音樂,那么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需對學習過程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予以注意,這樣才能夠讓中學音樂學習變得更為輕松容易。換而言之,我們學生要全面適應當前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要積極適應老師所創(chuàng)設出的教學情境;要逐漸適應老師經(jīng)常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要漸漸適應老師所使用的新評價模式。這樣一來,我們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得以有效提高。[指導教師:王仕紅]
參考文獻
[1]羅中麗.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合作學習探究[J].音樂時空,2013(6):124-124.
[2]鄭云.初中音樂欣賞學習中的幾個為什么[J].科教文匯旬刊,2011(11):177-178.
[3]張英.提升初中音樂課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7):182-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