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鳳
摘 要: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本文介紹了幼兒手工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適時、恰當?shù)闹笇?,使手工活動順利進行并取得實效。
關鍵詞:幼兒手工活動;教師介入;指導策略
幼兒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手工活動中,為了能讓活動順利開展并有成效,教師一定要在適當?shù)臅r候用恰當?shù)恼Z言和動作對幼兒進行分層次、有目的的指導。教師采用科學的指導策略,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一、找準時機契機進行適時幫助,給幼兒充足的時間
1.思索的時間
手腦并用是幼兒手工活動的特點,因此在讓幼兒動手之前,一定要給幼兒思索的時間。這種沒有目的的操作肯定達不到預定目的。筆者在指導幼兒操作時,進行必要的講解或示范后,會提醒幼兒先看一看有哪些用具、操作材料,可以怎么用(更適合大班幼兒)等。
2.介入的時間
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幼兒的一些細微動作和表情,從而推斷出幼兒可能遇到了什么問題,以此來確定具體的指導方法,一定不能剛看見問題馬上就介入干預幼兒的操作。例如,樂樂在剪紙區(qū)對著圖示剪手拉手的人,可是他一連三次都失敗了。就在他準備放棄的時候,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從而獲得成功。接著,教師又繼續(xù)鼓勵他把連著的地方變得多一點,他終于嘗試了兩次后完成了一件完美的作品。
當幼兒在進行操作活動的時候或多或少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采取適當?shù)摹暗却?,不要急著去幫助幼兒,這樣的教學策略絕對有益而無害。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一步步學會了一些方法,雖然作品沒有馬上成功,但是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和鼓勵,逐漸變得完美,這樣的教學方式比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更易于幼兒接受和理解,還能讓幼兒增強自信心。
3.操作的時間
幼兒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完成同一件作品的時候,能力強的幼兒需要的時間相對較短,而能力弱的幼兒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教師不能因活動時間結束就強迫幼兒放棄制作。教師要理解幼兒的內心感受,滿足其成功的愿望,對那些未完成的幼兒,可在時間上靈活安排,讓他們繼續(xù)完成。
二、區(qū)別對待問題的個性與共性,進行不同的指導
1.共性
教師活動前要求不明確或者教師高估了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又或者教師自己準備不充分,都有可能導致全班幼兒都不會的情況,那么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重新向幼兒進行說明,并鼓勵幼兒互相討論,共同解決困難。
2.個性
教師必須根據(jù)幼兒的不同發(fā)展特點來進行指導,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一定要對他們充滿信心,鼓勵他們多思考并及時動手進行探索;對于能力一般的幼兒,教師應該用更多的鼓勵話語讓幼兒相信自己能行;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則可以用間接的方式參與到幼兒活動中去??傊處熞欢ㄒ鶕?jù)幼兒的不同能力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保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幼兒探索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通過教師口頭講解和演示引導幼兒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完成手工作品。在這樣的教學下,幼兒完成作品的成功率很高,但是在下次制作相同作品的時候,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他們絕大多數(shù)不能獨立完成。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能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缺少了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教師開始慢慢畫出折紙、剪紙等圖示,讓幼兒自己先觀察圖示,有不懂的提問,然后根據(jù)教師的解答進行操作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讓幼兒學會主動,在不斷的操作和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操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獨立完成手工作品,而且也能很好地鍛煉幼兒的手部靈活性,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如在手工活動“怪獸”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將紙盒和牙刷進行連接,而選用的牙刷只有兩把,從生活經(jīng)驗我們可以知道這樣是站不起來的,但我沒有急于介入,而是把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留給幼兒自己。在連續(xù)試了幾次之后,幼兒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組合怪獸是站不起來的,幼兒就從材料中拿出了另外幾把牙刷進行連接,最終用四把牙刷成功地完成了站立的作品。幼兒親歷探究過程所獲得的知識比教師直接給予的要印象深刻。
總之,提高幼兒園手工活動的質量,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積極引發(fā)幼兒參與手工活動的學習動機,支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探索解決問題,使手工活動更好地發(fā)揮教育作用,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高瀟怡,龐麗娟.幼兒學習過程中的教師教育行為研究[J].教育科學,2006(5).
[2]梁玉華.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園教師指導方式研究[J].幼兒教育,2009(Z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