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考驗社會公德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突然在各大城市火了起來。共享單車是指企業(yè)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qū)、商業(yè)區(qū)等提供單車共享服務。共享單車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也迅速得到人們的青睞和認可。
共享單車快速普及,也在不斷考驗著社會公德。自共享單車推廣以來,各種不道德行為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人把車亂停亂放;有人將車上的二維碼破壞掉;更有甚者,將車子進行改裝,變成“私人財產”。
想讓共享單車順利度過社會公德這一難關,首先要提高國民的素質教育。將素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成果的重要考量標準,努力將我國的新生力量培養(yǎng)成高素質人才;其次,新聞媒體要主動發(fā)揮引導作用,對社會不文明現(xiàn)象進行曝光和批評,并且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最后,要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便利與懲戒并行,建立雙向的信用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共享單車的發(fā)展過程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公德的缺失,我們不應視而不見,要糾正錯誤、端正品行,讓社會公德不再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阻礙。
適合話題:①提高修養(yǎng);②社會公德;③素質教育。
速用名言: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潔凈的。
—契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