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忠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探索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 生活化
數學學習與生活經驗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蘊育著數學。只有扎根于生活之泥的數學才能開的更鮮活燦爛,離開了現實生活這個世界,數學將是一片死海。反過來作為系統理論的應用科學,數學對我們的生活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一是實踐功能,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聯系于人們的思維與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前提、基礎和重要資源,是保證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數學學習也能促進經驗的應用、提煉和積累。數學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的過程,就是一種新的“經歷”和“體驗”。而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如果將鮮活的生活實例引進我們本來枯燥的數學課堂,數學將變得多姿多彩。
一、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qū)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主,而是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素材,著眼于小問題,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為主人公,貫穿于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起,暢游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于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系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于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游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形成,高質、高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
(1)如:在一年級教材中的“幾個和第幾個”是生活中常用的話語,學生會說,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實際含義,通過教學,我們要使學生在會說的基礎上會用
正確用、熟練用。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小組排隊、男女排隊,指名說說這排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誰是第幾個?讓學生在游戲中熟練掌握知識。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即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單價和數量,用乘法估計一下最多帶多少錢就夠了;或知道了兩種以上物品的價格,用加法估算大約需要多少錢等等。因此,小學數學新大綱重視加強對各種估算的運用,我加強了對這方面的技巧訓練,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學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并不斷地體驗成功。
三、感受生活數學,讓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線段”時我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總結成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如我在教學“計算長、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時,先讓學生想一想,工人是如何焊接長、正方體的,再讓學生用鐵絲制作長、正方體框架,然后要求學生想辦法求出棱長總和。通過實際操作,學生都能找出求出長、正方體棱長總和的規(guī)律。通過生活中數學原型,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
我在低年級教學“元角分”時,認識了元角分是人民幣單位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后,根據書本要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戲:模擬了一個商店,請一名小朋友當售貨員,其他小朋友是顧客,用復印的人民幣來買東西。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里,學生愉快的鞏固了知識,進一步認識了“元角分,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應用數學的能力。
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貼近他們的生活素材。數學教學要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規(guī)律,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性。
例如: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導入時,安排了這樣一段小插曲:你們知道我們人體的許多有趣的比嗎?頭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也是1:7,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的長度比大約是1: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拳頭上繞一周,就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發(fā)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樣利用”人體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知識發(fā)現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問題生活化”和“生活問題數學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