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三水
我們世故,因為沒有你會說話
文-王三水
最恐怖的事情終于降臨了,如期得像是你一直在期盼。這樣一句話赫然出現(xiàn)在后腦最深處,在我收到兩年前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時。像刮樂透一樣,抖抖索索地刮開卡片背面被封住的寫字區(qū)域。沒有什么比自我檢閱更可怖的事情了,卡片上只有兩行字,“嗨,兩年后的我,工作還開心嗎?不管怎樣,千萬不要變成你討厭的成年人。”瞬間臉發(fā)燙,鼻子發(fā)酸,像是冷不防被猛地打了一個耳光。
兩年前,在學校,正四處奔波找工作,看到社團發(fā)起“寫給兩年后的自己”活動,想了好幾天,最后給自己劃了這么一個警惕線。青年人好像總有一種不被察覺的“弒父”沖動,看不上成年人,不自覺想取而代之。二十出頭的我也不例外,不喜歡成年人的圓滑和世故,最討厭他們違心說假話。假的就是假的,沒有誰把刀子架在誰的脖子上,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
如果沒有收到這封信,我不會停下來回頭看自己。這一審視著實心驚肉跳,因為我和被自己批判的那些成年人長得越來越像了。從一開始直言不諱的積極活躍分子,到后來的遮遮掩掩,少說話少攬事也就少犯錯。開始明白何為“領導”,領導就是即使胡亂指揮也不會有人指出問題的人。大家都說著表面的漂亮話,維持著一片你好我好的和氣假象,一旦涉及利益紛爭,人人分寸不讓。終于看清楚,很多問題的根子在哪里,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能看明白,人人都心知肚明,但都不說。至于對錯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同事也畢竟不是朋友,單打獨斗才最簡單,難搞的從來都是部門合作,有人的地方就是刀光劍影的江湖。
就此打住,關(guān)于成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我可以寫幾大頁的心得體會,句句都是付出過學費習來的教訓。和同學們聊起來,大家情況竟都差不多,集體感覺我們被這個現(xiàn)實世界算計了。走出家庭、學校這些象牙塔,在世俗的社會生活里,我們被要求收起不順服的羽翼,被規(guī)訓得成熟得體,張揚的血氣被保守的理性死死壓制。
和外國年輕人交流起來,他們覺得很難理解,在從小被鼓勵說話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臉上看不到遮攔,不怕年紀大的人,也不會輕易認慫。他們告訴我,很費解為什么很多中國青年人愛說假話。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敢說話,甚至說話不知輕重,現(xiàn)在卻不怎么說話,甚至說的很多是假話?
捫心自問,因為我們長大了,才知道很多事情的厲害,懂得利益權(quán)衡,知道如何去撒謊和圓謊。背著房貸,擠著地鐵,壓力山大的上班族,你能苛責他不跳出來指正領導的錯誤?很多人批評年輕人世故,因為我們非常清楚什么叫“吃不了兜著走”。在這個流行集體世故的時代,誰又完全不世故呢?大多看似不世故的人只是比年輕人更會說話罷了。
比如一些閱歷豐富的成年人深諳“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的道理,有能力說對自己沒有危險的部分所謂真話,功力深厚的更厲害,能做到說話不違反良心,但心里知道誰都抓不到他的把柄。而年輕人呢?年齡和經(jīng)驗不夠,無法掌握這樣的能力和技巧,只能干脆學習說假話,學習上級怎么說,老同事怎么說,因為這樣最安全保險。
年輕人的勇氣最天然,也最經(jīng)不起考驗,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很多行為的后果是什么,年輕時候的勇往直前,并非難事,難的是看到社會的背面之后依舊如此。經(jīng)過社會洗禮的我們,很難會像之前那樣放飛自我,棱角磨圓了,甚至不時地把違心話說得一眼能看透,但至少還有自我,還會思考這個問題。
之前我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yōu)橹畩^斗?!爆F(xiàn)在我只同意后半句話,我們應該為之奮斗,即使這個世界一點都不美好。
責任編輯:浮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