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秋
摘 要 寒蘭(Cymbidium Kansan Makino)是蘭科(Orchidaceae)、蘭屬(Cymbid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布于我國安徽、浙江、廣東、臺灣、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區(qū),在江西則主要分布于贛中北部以南地區(qū)。以開花期來分,寒蘭可分為春季開花寒蘭、夏季開花寒蘭、秋季開花寒蘭。以葉幅大小來分,又可分為小葉寒蘭和大葉寒蘭。目前,人們對于野生蘭科植物的保護工作仍顯不足,過度采挖使得野生蘭花的數(shù)量和分布區(qū)域急劇減小。通過對江西野生寒蘭的分布區(qū)域和保護現(xiàn)狀進行調查,以期為野生蘭花的保護工作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 寒蘭;分布;保護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S682.3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7.023
寒蘭為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狹卵球形。葉3~7枚,叢生,帶形,直立性強,全緣,薄革質,略帶光澤;花葶發(fā)自假鱗莖基部,直立;總狀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狹披針形;花常為淡黃綠色且具淡黃色唇瓣,常有濃烈香氣,花瓣常為狹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唇瓣近卵形,不明顯的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有乳突狀短柔毛;中裂片較大,邊緣稍有缺刻。蒴果長橢圓形?;ㄆ诙酁?—12月[1-4]。寒蘭多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的土壤上,分布在海拔400~2 400 m陡坡茂密的闊葉林下,適應性強,極易與其他蘭科植物產生自然雜交,致使寒蘭種質資源復雜多樣。寒蘭具有四季開花、花色豐富、花期長、瓣型種類多、葉態(tài)變化大等特點[5-7]。從經(jīng)濟價值上看,野生蘭花中保存了眾多具有園藝價值的性狀對蘭花盡快開展調查、研究和保護,是擺在人們面前刻不容緩的任務,不論對在理論上還是對生產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
江西省地處北回歸線,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部臨江,山脈多分布于省境邊陲,全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61%,稀有金屬礦產豐富[8],地理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寒蘭的生長,是寒蘭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9-11]。江西省野生寒蘭的地理分布廣泛,數(shù)量多,原始類群多樣復雜。近年來,由于人為毫無節(jié)制的濫采亂挖,再加上森林采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江西省野生寒蘭資源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寒蘭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江西省境內的五大山脈,即懷玉山脈(位于江西東北,贛、浙、皖3省邊陲,長150余km,海拔500m左右)、武夷山脈(贛閩兩省交界延伸,長達500余km,海拔多在1 000~1 500 m)、幕阜-九嶺山脈(在贛西北,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 000 m左右,為修水和錦江的分界)、羅霄山脈(萬洋、諸廣和武功山的統(tǒng)稱,位于贛湘邊境,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大庾嶺和九連山脈(屬南嶺山脈的分支,位于贛、粵之間,海拔多在600~1 000 m)。
1.2 采樣統(tǒng)計
本次調研時間為2013年9—12月,在這五大山脈所在地區(qū)選取了17個有野生寒蘭分布的地點進行了抽樣統(tǒng)計,每個地點選取10個居群(100 m2),再統(tǒng)計每個居群內野生寒蘭的數(shù)量、伴生植物種類數(shù)量和植被郁閉度等[12]。
2 結果與分析
2.1 伴生植物調查
因條件所限,此次調查所統(tǒng)計的伴生植物僅為居群內的灌木和喬木,未統(tǒng)計其他草本類植物、蕨類和苔蘚類植物。此次所選17個采樣點的伴生植物豐度無太大差異(武夷山脈種類和羅霄山脈伴生植物種類略多)。種類方面,多為杉、松、柏類植物,以及鈴木、山茶、山杋、杜鵑、豹皮樟、香樟、小葉楠、女貞、小蠟和檵木等,各采樣點也是大同小異。各山脈采樣點內的伴生植物種類和豐度與采樣點內的野生寒蘭數(shù)量并沒有太大關聯(lián)。
2.2 郁閉度
采用樣點法測量居群內郁閉度,具體在居群內隨機選擇5個邊長為5 m的樣點,通過網(wǎng)格法來測量計算樹冠的陰影面積,求平均值,從而得出17個采樣點的郁閉度,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各山脈內的幾個采樣點郁閉度高低與采樣點內寒蘭的數(shù)量多少基本匹配(宜豐和銅鼓除外);各山脈所有采樣點作比較的話,數(shù)據(jù)大小差異更大,但二者的順序關聯(lián)也是基本一致;從整體上,武夷山脈幾個采樣點的郁閉度最高,其次為羅霄山脈、九連山脈、懷玉山脈,最后為九嶺山脈的3個采樣點。從整體上看,其郁閉度與五大山脈采樣點野生寒蘭的數(shù)量排位上是一致的。
3 討論
3.1 寒蘭數(shù)量與居群內伴生植物
五大山脈之間以及同山脈內各采樣點之間的伴生植物(灌木和喬木)在種類和數(shù)量方面并沒有明顯差異,不同之處在于九嶺山脈3個采樣點內以松杉類針葉樹木為主,而武夷山脈5個采樣點內以香樟、小葉楠等闊葉林為主,從而使二者平均郁閉度差異明顯。此外,武夷山脈5個采樣點內林下山石間蕨類和苔蘚類植物明顯更為豐富,其土壤更濕潤的同時透氣性也很好,更有利于野生寒蘭的生長繁殖,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對野生寒蘭居群內的苔蘚和蕨類植物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3.2 野生寒蘭的保護利用
從經(jīng)濟價值上看,野生寒蘭保存了眾多具有園藝價值的性狀,對它們進行研究和保護是蘭花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的基礎[13]。要盡快開展全面的調查、研究和保護工作。既要從其棲息地的保護入手,也要在不同地域野生寒蘭的遺傳變異和遺傳結構方面進行探討[14]。此外,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在所有17個采樣點所在山峰,野生寒蘭的分布隨海拔的升高先是逐漸增多,然后逐步減少,即半山腰處為野生寒蘭的數(shù)量最多區(qū)域,當?shù)乇Wo區(qū)要更重視這些區(qū)域的監(jiān)管和群落環(huán)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蹇黎,朱利泉.寒蘭品種類型的SRAP分子鑒定[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0,43(15):3184-3190.
[2]陳心啟,吉占和.中國蘭花全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
[3]陳小勇.生境片斷化對植物種群遺傳結構的影響及植物遺傳多樣性保護[J].生態(tài)學報,2000,20(5):884-892.
[4]傅立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目: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5]楊柏云,楊寧生,范財茂.蕙蘭(Cymbidium faberi)原球莖增殖培養(yǎng)條件的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1995(1):39-42.
[6]白瑞,何聰芬,董銀卯,等.基于葉綠體rRNAITS序列的蘭科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分析[J].北方園藝,2008(1):203-206.
[7]陳曉梅.蕙蘭離體快繁及四倍體培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8]陳火祥.寒蘭、墨蘭花的表型結構分析[J].龍巖學院學報,2009,27(5):81-84.
[9]孫小琴.江西省野生寒蘭的ISSR遺傳多樣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10]高麗,楊波.湖北野生春蘭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生物多樣性,2006,14(3):250-257.
[11]《江西省自然地理志》編撰委員會.江西省自然地理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12]章雷.淺談武夷山植物的生物多樣性[J].中國科技信息,2008(20):16-17.
[13]地英,楊曉苓,楊利平.寒蘭的種內變異[J].北方園藝,2007(12):160-162.
[14]Gravendeel B, Eurlings MCM, Berg CD. Phylogeny of Pleione (Orchidaceae) and parentage analysis of its wild hybrids based on plastid and nuclear ribosomal its sequences and morphological data[J]. Systematic botany, 2004,29(1):50-63.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