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耀平+李忠芳
摘 要: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的發(fā)布,中醫(yī)藥人才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吨兴庤b定技術》是中藥學等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該門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識別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的技能,為將來從事中藥的采購、檢驗、質量控制等相關崗位工作打好基礎。該文從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考核等方面探討現(xiàn)階段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以培養(yǎng)高素質中藥鑒別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中藥鑒定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0-0144-02
《中藥鑒定技術》是中藥學專業(yè)的一門崗位核心能力課程。該門課程實踐性強,需要反復的操作,教學難度大,筆者結合時下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及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本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探討,目的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1 開發(fā)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優(yōu)選教學內容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實踐人才,所以專業(yè)課程設計必須緊貼職業(yè)崗位開發(fā),只有依據工作工程系統(tǒng)化,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不會感覺所學與實踐崗位脫節(jié)。職教專家姜大源教授指出,判斷一個課程的設計是不是遵循比較學習原則的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有3條原則:第一,比較必須3個以上;第二,比較必須同一范疇;第三,比較中重復的是步驟而不是內容[1]。筆者認為,《中藥鑒定技術》依據以上原則可以做如下兩種設計思考:
1.1 設計一 先按照區(qū)域特色、大宗藥材、市場臨床需求及中藥傳統(tǒng)技能大賽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篩選中藥鑒定品種,以中藥來源作為載體分類,然后按照鑒別方法的難易和熟練程度設計3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1、動物藥鑒定(性狀鑒定);學習情境2、礦物藥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學習情境3、植物藥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通過以上設計,重復鑒定的5個步驟(樣品登記、鑒定依據、取樣、鑒定、鑒定報告),見表1。
1.2 設計二 以中藥鑒別方法作為載體,通過鑒定方法的難易和熟練程度來設計4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1、性狀鑒定;學習情境2、理化鑒定;學習情境3、顯微鑒定;學習情境4、綜合鑒定;通過以上設計,同樣重復鑒定的5個步驟(樣品登記、鑒定依據、取樣、鑒定、鑒定報告)見表2。
兩種設計,均由教師先下達相關中藥的鑒定任務書,學習小組成員接到任務書后,通過分析查閱有關的資訊并做出鑒定決策 、擬定好鑒定計劃、分步實施并相互檢查、評價,最終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將《中藥鑒定技術》課程開發(fā)成工作工程系統(tǒng)化設計課程,既能讓學生掌握相關中藥的鑒別技能,又能熟悉中藥鑒定崗位的操作要領,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中藥鑒定工作崗位要求,真正的學以致用。
2 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2.1 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由于高職生源的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大不如從前。而《中藥鑒定技術》這門課程,中藥品種多,識別難度大,實踐性強。通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開發(fā),打破傳統(tǒng)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主體的教學模式,改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授課時將學習情境中相關中藥鑒別章節(jié)內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實施。如中藥當歸的鑒別,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學習小組做好成員分工,按照當歸鑒別步驟分步實施。在對當歸樣品登記環(huán)節(jié),通過PBL教學法,引導團隊成員利用業(yè)余時間,查閱資料,了解當歸相關知識點,如典故、歌訣、不同藥用部位臨床功效及應用等知識,由團隊中的成員上臺負責相關知識點的講授,同時結合當歸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如當歸蛋、當歸制劑等產品實施案例教學;到了查找當歸鑒定依據環(huán)節(jié)時,由成員通過查閱藥典查找其鑒別依據,列出其鑒別方法和要點,學習情境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團隊其他成員均有機會進行補充。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課程專業(yè)知識,又鍛煉學生組織能力、演講能力、協(xié)作能力,切合了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由被動吸收轉變?yōu)橹鲃訉W習。
2.2 利用信息化技術,引入互聯(lián)網+教育,開發(fā)第二課堂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培養(yǎng)的是學生鑒別中藥材質量真?zhèn)蝺?yōu)劣的能力。中藥品種之多,鑒別難度之大,中藥偽品實物標本資源的缺乏,給本門課程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術,往往可以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同時課程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源源不斷、永無止境的過程[2]。傳統(tǒng)的信息化方式主要采取多媒體教學,通過課件展現(xiàn)中藥性狀、顯微組織結構圖片,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然而,這種教學往往局限在第一課堂,且學生參與度不高;還有就是課程建設網站,學生本可以通過瀏覽網站資源學習相關知識??蓪嶋H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利用網上學習積極性并不高。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智能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信息化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如何貼近互聯(lián)網+,發(fā)展第二課堂,鞏固教學成效顯得尤為重要。如利用手機云平臺、課程APP軟件等新信息技術,共享本門課程教學資源(如微課視頻、教學圖片-中藥材性狀真?zhèn)螆D片、組織結構顯微圖等內容),讓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端,隨時隨地學習課程內容,做到??闯W;同時通過后臺向學生開放課程建設權限,做好審核,讓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建設,完善教學資源,及時將所發(fā)現(xiàn)的中藥偽品、觀察到的顯微組織結構拍照上傳,做到常看常新;此外,還可以在課程互動平臺端開展線上在線答疑及作業(yè)批閱,讓學生多途徑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這樣既能夠豐富、鞏固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學生實實在在的融入到課程中去。
3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踐成績、期末考試成績3部分組成。平時成績考核主要包括考勤、作業(yè)、團隊協(xié)作能力、職業(yè)道德等方面。將職業(yè)道德納入到平時考核體系,是為了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價值觀。醫(yī)藥行業(yè)不缺乏專業(yè)人才,往往缺失的是有良好的職業(yè)操守、職業(yè)道德的人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平時對中藥假、偽、劣藥的認識和對學習任務的準備,成員間的配合,甚至是教學場地的清理等方面的處理態(tài)度,考核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納入到平時成績;實踐成績考核主要以中藥性狀鑒別考核和顯微鑒別考核兩部分,考核要求與中藥傳統(tǒng)技能大賽國賽接軌,嚴格參照相關標準進行;期末考核主要是以課程知識點考核為主。3部分分值結構可以依據班級學生整體素質彈性實施,偏重于學生平時成績與實踐技能成績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也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局面,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可以起到良好的鼓勵效果。
4 結語
筆者通過多年的《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有些許思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反饋,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如校內中藥偽品實物標本的不完善、課程資源平臺開發(fā)與維護滯后等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只有通過不斷改善條件,引入職教新理念,開展教學改革,才能讓學生從《中藥鑒定技術》這門課程中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3(12):1-11.
[2]張凱,劉巖.高職中藥鑒定技術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yè),2014(14):67-6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