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
摘要:兒童進入到小學學習,這時他們還處于一個人格形成和性格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信息時代,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非常迅速。因此如果教育不到位,學生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家校合作是指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對兒童的各項教育工作,這種教育方式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家校合作教育也面,臨著一些全新的挑戰(zhàn),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都是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
關鍵詞:家校合作;綜合能力;健康成長
一、引言
由于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還不成熟,因此易引發(fā)心理問題。當前,學校是兒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是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能僅憑學校的力量,作為家長也應全力配合,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品質
司馬光曾經說過,有才有德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決定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師要把培養(yǎng)人和學習知識結合起來,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說,先培養(yǎng)人,然后再學習文化知識。簡而言之,就是先育人后學習。在以經濟建設為主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要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當然,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必須要和家長聯合起來,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一個家庭,家長往往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家長有什么樣的喜好,學生就自然而然會有什么樣的喜好。如果家長喜歡讀書,那么潛移默化下,學生也喜歡讀書,而且讀過的書還不少;如果家長喜歡音樂,那么久而久之,學生也愛唱歌,而且唱得很好;如果家長喜歡書法,那么學生的字往往寫得也很漂亮;如果家長愛交際,那么學生的口才一般也會很好,他的演講水平一定不錯。這些都說明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那么,如果學校和家長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yǎng),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針對性的個體教育模式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因此,學校應采用針對性的個體教育模式,重視同家長的溝通,并基于此開展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當前,學生群體包括獨生子女、離異家庭子女、重組家庭子女、農村留守學生、城市留守學生、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等特殊群體,針對這些群體的學生,學校應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做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對教師進行全員專題教育培訓。同時,班主任利用班會或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針對不同個體的教育方法進行探究??梢杂山處熤鲗?,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組織各類活動。譬如,針對農村留守學生和城市留守學生,可以利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發(fā)起送祝福等感恩活動,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使其向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而針對獨生子女群體,教師可邀請家長參與心理劇展示會,通過情景展示,促使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從而加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全方位、多角度構建家校協(xié)同溝通渠道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工作,國務院和教育部都提出了關于教育工作發(fā)展的指導性文件。這說明教育主管部門已經認識到了基礎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和家長要提高對家校合作的重視,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傳統(tǒng)的家長與教師溝通過程中,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電話來進行的。但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的,網絡使得人們的觀念和溝通方式有了全新的變化,在網絡的幫助下,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迅捷高效。基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小學生家校合作的溝通渠道也有了全新的變化。小學可以在網上開設專門的教育專欄,在家長課堂上可以邀請一些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輔導,幫助家長學習如何與學生溝通,如何為學生起好榜樣的作用。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加強教師、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交流。家長通過瀏覽校園網之家校通和班級QQ群,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溝通交流。還可以在群里面與其他家長交流探討家庭教育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告知家長學校近期的活動與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指出在這一成長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對家長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的指導,及時糾正成長問題,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
五、挖掘社區(qū)資源,促進家校合作
學校作為社區(qū)的一類組織機構,其自身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扶持,必須依托社區(qū)的各種相關設施。社區(qū)設施、社會力量可以拓展學校有形、無形的空間,也能夠豐富、完善學校的教學內容。同時,社區(qū)居民本身又與學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社區(qū)居民本身就是學校的學生家長。學生家庭作為社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與社區(qū)有著天然的聯系,家長里短、鄰里糾紛、社區(qū)文體娛樂等家長和孩子無不參與其中。孩子無論是作為學校的學童,還是作為家庭的掌上明珠,都是社區(qū)的一員,都應該參與到社區(qū)的活動當中。社區(qū)在孩子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樣也是孩子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學校的周邊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資源,由于目前許多社區(qū)仍然處于封閉狀態(tài),采用來訪登記制度,社區(qū)的寶貴資源無法被學校充分利用,從而導致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游離于社區(qū)之外。作為學校,則要加強與社區(qū)的聯系與合作,要利用社區(qū)的資源為家長提供培訓,幫助家長學習科學保育、教育的知識與實操技能,滿足家長的需求。要經常借助社區(qū)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科普機構等力量與家長進行孩子的膳食搭配、營養(yǎng)問題、疾病預防與疫苗接種等方面情況的交流溝通。家長會因為了解了情況而更加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也會在參與過程中更好地融入社區(qū),從而使學校、家庭、社區(qū)三者密切聯系,形成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合作團體。
六、結語
總之,教育教學是靈活多樣的,實現學校和家長的有效溝通,營造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全面培養(yǎng)學生品質,努力發(fā)揮學生特長,為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