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01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中國政府開始越來越關注公共文化的服務以及財政的配置,而公共圖書館業(yè)也因此迎來了繁榮發(fā)展的春天,使公共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提供文化均等的服務有了一定的保障。實際上,在圖書館的歷史長河中,其發(fā)展過程中不但作為了社會文化古籍的收藏者,還承擔著傳播文化知識的重任,讓人們更多的進入圖書館,使讀者更好的依法均等享受圖書館的服務是作為圖書館館員的目標和追求。
公共圖書館社會職能相關理論:
一、圖書館學五定律理論
在公共圖書館歷史發(fā)展的長流中,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一直都是圖書館探討實踐以及圖書館學理論的重點問題。阿納贊作為圖書館界的巨擘,1931年他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在面世之后,就取得廣泛的認同。這里面詳細地闡述了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產物的載體特征,也因此稱之為經典的圖書館理論。蘭開斯特是美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他曾經指出阿納贊的五定律從表面上看雖然通俗,但實際卻非常深刻,它從本質上表明了圖書館應該朝之奮斗的目標。如今,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的提升和發(fā)展,而“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的內容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不過其本質和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仍然應該作為圖書館員遵循的金科玉律。
1.書是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圖書館員的主要任務不單單只是保管圖書或者整理書籍,還要去引導用戶怎么去運用圖書以及館藏。信息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使現(xiàn)代的圖書館都應用計算機來進行自動化以及網絡化的管理,為實現(xiàn)圖書館學的第一定律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在對弱勢群體進行服務的時候應該要求不管是圖書館的資源配置,或者是服務網點的配置,都應該有利于讀者的方便利用,以弱勢群體的便捷使用作為前提。
2.每個讀者有其書(Every Reader his books)
說明圖書館是應該向任何人開放,使每個人都有權利享用圖書館。不管是作為弱勢群體還是作為強勢群體都有平等的權利運用圖書館,實際上它也是延伸了圖書館的開放性原則。所以圖書館應該對每個用戶都要一視同仁,不應該因為弱勢群體的地位劣勢而差別對待,不管他們處在哪種社會潮流中,都應該公平的為每個用戶提供使用圖書館的平臺。
3.每本書有其讀者(Every book its reader)
這對應了第二定律,其本質含義是找到每本書的潛在讀者,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為書找人”。第三定律的著力點是對書的利用,其目的是擴大宣傳圖書館的圖書、積極引導閱讀,吸引各行各業(yè)的群體運用圖書館,有效提升館藏的利用率以及流通率,使讀者和館藏兩者之間的距離縮小。所以,圖書館應該針對弱勢群體去挖掘他們的閱讀需求。
4.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Save the time of reader)
對時間因素進行了強調,意思是在滿足閱讀者需求的基礎上,節(jié)省讀者自身的寶貴時間。這就需要對圖書館的工作效率進行考慮,圖書館員應該熟悉并掌握圖書館的資源,在服務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對他們的閱讀需求進行了解,把讀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5.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zation)
第五定律是針對圖書館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生長狀態(tài)的深刻解剖,就是指圖書館應該跟隨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不斷調整其服務范圍以及服務內容,以此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
二、用戶權益理論
1.平等權
每個公民對圖書館的享用權都是平等的,其中包括:1、用戶資格平等獲取的權利;2、信息資源的獲取以及閱讀自由的權利;3、人格尊嚴不可侵犯的平等權利;4、參與管理圖書館的平等權利;5、對圖書館內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遵守的平等權利。圖書館的用戶不管是弱勢群體還是強勢群體都應該有對圖書館平等享用的權利。隨著互聯(lián)網不斷地的進步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數字鴻溝”等現(xiàn)象,用戶對圖書館平等享用的權利也將變得更加重要。
2.知情權
指的是圖書館的讀者有權利了解和獲取與他相關的信息情報。圖書館的系統(tǒng)在社會系統(tǒng)中是屬于開放性的,它對收藏的各種信息資源以及館藏信息等都向用戶進行公開。另外,用戶有權利向圖書館進行各種咨詢,并且圖書館有責任對用戶的咨詢進行解答,盡量提供滿意的答案給用戶。
3.隱私權
圖書館的用戶都應該享有隱私權,這也是對客戶基本的尊重。一般對待用戶的隱私包括:1、用戶本人的基本信息;2、圖書館在對用戶進行服務的同時出現(xiàn)的一系列訊息,比如,用戶的閱讀愛好、興趣特點等,對這些用戶信息的隱私進行保障使弱勢群體能夠減輕自卑心理。
4.無償消費權
用戶對圖書館運用的過程,就是用戶進行圖書館服務消費的過程。2011年的1月26日,由財政部以及文化部共同出臺的制度有明確規(guī)定:在2011年底以前必須實現(xiàn)全國所有文化館以及公共圖書館的無障礙進入,公共設施、空間場地、基本服務條件都施行免費開放。這不但保護了群眾無償消費的權益,還使各階層的群體都能享受到圖書館無償的免費服務。
三、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
1.文化職能
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其文化職能是最基本的。而在文化建設中公共圖書館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不僅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地方文化得到了保存,還滿足了文化需求,并傳承了文化,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會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講座以及展覽活動等,有效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場所進行公共文化服務,提供豐富的資源以及文獻信息給大眾,并創(chuàng)造舒適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這都是文化職能中的主要內容。
2.教育職能
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造平臺讓人們能夠終身學習,并提供大量的資源供人民所需,它也是學習型社會的主要推動者。公共圖書館在終身教育的思想下努力推動全民提高終身教育的意識,不斷優(yōu)化服務水平,提高圖書館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從而建造復合型的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是進行文化傳播的中心,它可以通過培訓、講座、教育等形式對信息資源進行充分地利用,使社會教育發(fā)揮應有的職能,給本地區(qū)域做出貢獻促進社會發(fā)展。
3.信息職能
公共圖書館不但作為地方文獻的收藏要地,還是借閱圖書以及情報服務的中心。各個公共圖書館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出版物副本進行收集和保存,特別是承擔著文獻的責任,對地方文獻來說是主要的收藏中心。
如今,公共圖書館不再只是單純的為某一部分人和地區(qū)而進行服務,它現(xiàn)在更是一個功能多樣的知識傳播中心、社會教育中心、信息儲存中心、資源使用中心。面對社會行業(yè)的挑戰(zhàn),應該承擔起縮小數字鴻溝和提供公平資源的社會責任,改變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服務模式,結合計算機網絡的服務渠道,拓展信息資源共享的空間模式,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實現(xiàn)借閱的夢想,積極主動地為讀者服務,參與到他們的閱讀中去,使越來越多的讀者更多的進入圖書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