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社會能夠提供的崗位都是越來越偏向于思維的創(chuàng)造,所以學校開始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逐漸關注起來。對于以上的現(xiàn)象,就高中學生地理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了詳細研究,并提出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課堂上提問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老師在對地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當在講地球運動的時候,有一些問題比較抽象,學生在生活中很難見到,所以在理解上比較有難度。這時如果僅僅把知識點講解一下,只能讓學生理解,很難得到運用。其實,老師可以把這些知識點轉化成問題來進行課堂提問。比如,太陽與地球之間夾角的變化和地球的季節(jié)、溫度等有什么關系?這就幫助學生把老師所講的一些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把這些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形成新的
知識。
二、幫助學生熟悉地圖并且熟練使用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想要學好地理,學生就必須要能夠掌握地圖的基本用法,然后能夠熟練運用地圖。因為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地理是一個抽象概念,是平時生活中幾乎都不曾了解過的。所以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幫助學生認識地圖,了解地圖基本的識別方法,如何去使用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真正了解地理這門課程的實質。由于地理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可以把祖國各個地方,甚至是世界上的各個地方在這門課程中展現(xiàn)出來,但是學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區(qū)域龐大的國家、省份甚至是地點。然而,地圖就可以解決這一個難題。無論是多么大的區(qū)域都能夠在地圖上呈現(xiàn)出來。不管這個地方是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地圖的存在大大減小了地理方面的學習難度。學生感覺到很抽象的知識在地圖轉化下變得很形象,很容易就能夠理解。當然,老師在教學生用地圖的時候要按照一定順序,不能一蹴而就,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效果,甚至可能會挫傷學生的信心。首先要把地圖的圖名、圖例和注記以及地圖繪制所需要的比例尺進行仔細講解,幫助學生學會看地圖。然后,可以把如何將所要呈現(xiàn)的地區(qū)縮小成一幅地圖作為重點進行講解。比如,各個地區(qū)所具有的特色、地理位置、海拔等等。
三、借助計算機等現(xiàn)代科技幫助學生建立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因為在地理課的講解過程中,有些知識是需要用動態(tài)圖來講解的,比如說火山的噴發(fā)過程。由于課本上的圖片都只是一個片段的時間,很難讓學生用平時的思維深入理解。這個時候電腦等教育設施就成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學生只有見過一樣事物的時候才能夠在學習與這個事物有關知識的時候進行聯(lián)想,所以當遇到地理方面知識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難以形成一些相關的畫面。老師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關于火山噴發(fā)的圖像,在上課的時候播放,學生通過觀看噴發(fā)的整個過程,就能夠在腦子里面直觀形成一個大致的過程。當老師講解的時候很容易就能夠聯(lián)想到看到的畫面,促進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四、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提問,以此來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如果在教學的時候,僅僅是老師講授,學生傾聽,就會使地理課程變得極為冗長。學生在千篇一律的教學中會逐漸喪失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提問,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嘗試著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和在地理這門學科上的邏輯思維。學生也在老師提出問題的引導下,嘗試跟著老師的思維來進行自己的思考。老師的思維并不一定要改變學生,而是要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把學生都帶領進去,但學生自己的想法是不能被左右的。比如老師在講“地球的資源問題”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問目前的一些環(huán)境污染問題,以及所知道的資源現(xiàn)狀。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快融入課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生之間通過思維的碰撞可以產生許多新想法。
五、老師盡可能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鍛煉思維
如今的教育已經不再僅僅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而是想要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從枯燥的課本知識中脫離出來,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地理的含義。比如,在講關于環(huán)境污染的時候,老師可以帶學生去水體污染的地區(qū)進行考察,通過現(xiàn)場的觀察、取樣,以及之后制定治理的措施這一過程,學生不僅體會到實踐的樂趣,還在不知不覺中使得知識能夠深刻記憶。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想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就需要老師本身的教學水平和思維方面的能力都很強,足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且,老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時候將一些新內容和新鮮元素融入課堂。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魏丹丹.新課程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欒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環(huán)境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張慶國(1984.4—),男,甘肅民樂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同時就職于楊建軍高中地理名師工作室。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