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童
(石室中學北湖校區(qū)四川成都610052)
玉米須總黃酮對阿爾茨海默癥小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
□馮小童
(石室中學北湖校區(qū)四川成都610052)
本實驗探索玉米須總黃酮(STF)對β-淀粉樣蛋白(Aβ25-35)所致阿爾茲海默癥(AD)模型小鼠學習記憶的影響。40只小鼠隨機分組,通過注射Aβ25-35構建AD小鼠模型,用玉米須總黃酮灌胃治療3周后,檢測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腦組織中活性氧簇(ROS)和丙二醛(MDA)含量。結果顯示,與AD模型組相比,STTF高劑量組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顯著增加(p<0.01),腦組織中ROS和MDA含量均明顯降低(p<0.01)。因此,玉米須總黃酮可能通過抑制AD小鼠腦內氧化應激反應改善Aβ25-35所致AD小鼠學習記憶能力。
玉米須;總黃酮;阿爾茨海默癥;學習記憶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中樞退行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為記憶和認知功能的降低,推理能力障礙,運動功能障礙以及生活能力下降[1]。目前全球AD患病人數日趨上漲,給社會造成巨大負擔。在發(fā)達國家中,AD已經成為繼心血管類疾病、癌癥和腦中風后的第四大致死性疾病[2]。目前關于A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腦內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聚集形成的斑塊與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經元纖維纏繞[3]?,F有用于治療AD的藥物大多針對的靶點比較單一,并不符合AD可能是由多種病因共同引起形成的特點。
玉米須是禾本科蜀黍屬植物玉米(Zea mays)的花柱和柱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類、皂苷、蛋白質、類固醇、黃酮類、生物堿、單寧酸、不飽和脂肪酸等[4]。近年來,植物黃酮的生物學活性備受關注,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5]。黃酮類化合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擴張冠狀血管、抗心律失常、降壓等作用。玉米須總黃酮(Stigma Maydis total flavone,STF)是玉米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腫瘤等作用[6]。本研究通過海馬組織注射β-淀粉樣蛋白(Aβ)構建AD小鼠模型,經不同濃度玉米須總黃酮灌胃治療3周后,采用水迷宮法檢測小鼠學習記憶能力,同時檢測小鼠腦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探討玉米須總黃酮對AD的治療作用機制。
ICR小鼠50只,雄性,體重22~26g,由四川省成都達碩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生產許可證:SCXK(川)2015-030)。小鼠自由進食、飲水,室溫保持25℃左右。
玉米購自本地農貿市場,經四川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教研室鑒定確認后,摘取玉米須。β-淀粉樣蛋白25-35(Aβ25-35,Sigma),ROS檢測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MDA檢測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其余SDS、無水乙醇、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氯化鈉、戊巴比妥納、HPD300、硝酸鋁、鹽酸等均為國產分析純。
電子天平(萬分之一,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儀(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orris水迷宮系統(tǒng)(淮北正華生物儀器設備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Spekoll500(AJ耶拿),旋轉蒸發(fā)儀(Buchi)。
參照文獻方法提取玉米須總黃酮[7;8],配制成生藥濃度為0.5g/mL的水溶液備用。STF高劑量組給藥濃度為100mg/kg(BW),STTF低劑量組為50mg/kg(BW)。
將40只小鼠用0.2mL 0.4%戊巴比妥納腹腔注射麻醉后,在小鼠右側腦室(自前囟向后2mm,矢狀縫旁開1.5mm,向下2.5mm處)用微量移液器以1μL/min恒速注射1.5μL Aβ25-35(2μg/μL),完成后留針1min,緩慢退針,作為手術組(30只)。正常組小鼠(10只)注入等體積生理鹽水。
將術后30只AD小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AD模型組,STF高劑量組和STF低劑量組。手術3d后,各組分別給予藥物治療:STF高、低劑量組每日稱體重后按上述劑量進行灌胃治療(10mL/kg),AD模型組和正常組每日給予同等容量的生理鹽水。給藥治療連續(xù)21d。
灌胃治療開始持續(xù)5d的水迷宮實驗。將小鼠面向池壁,從不同象限放入水池,記錄其尋找隱藏在第三象限水面下平臺的時間(逃避潛伏期)。如小鼠在90s內無法找的平臺,將其引導至平臺休息30s,潛伏期記錄為90s。采用Morris水迷宮圖像自動監(jiān)視處理系統(tǒng)完成數據的采集和處理。
水迷宮實驗后,用0.2mL 0.4%戊巴比妥納腹腔注射麻醉后斷頭處死小鼠,用PBS在冰上取腦制備成10%組織勻漿,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分別檢測各組小鼠腦組織ROS和MDA。
與正常組相比,AD模型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時間均顯著增加(P<0.01)。與AD模型組相比,STF高劑量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在水迷宮實驗的第3天開始減少(P<0.05),第4天開始明顯減少(P<0.01)。和AD模型組小鼠相比,STF低劑量組的逃避潛伏期在第4天開始減少(P<0.05)。見圖1。
圖1 STF對AD小鼠逃避潛伏期時間的影響(n=10,±s)
表1 STF對AD小鼠ROS和MDA含量的影響(n=10,±s)
表1 STF對AD小鼠ROS和MDA含量的影響(n=10,±s)
注:與正常組相比,**P<0.01;與AD模型組相比,△P<0.05,△△P<0.01
?
與正常組相比,AD模型組小鼠腦組織ROS和MDA含量均明顯降低(P<0.01)。與AD模型組相比,STF高劑量組ROS和MDA含量明顯增加(P<0.01),STF低劑量組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見表2。
AD是以認知功能障礙和記憶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由多種因素導致,目前具體發(fā)病原因尚不清楚,氧化應激被證實是導致AD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9]。研究表明,Aβ誘導氧化應激觸發(fā)的鈣信號引起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升高,使得線粒體攝取鈣離子從而釋放大量ROS、細胞色素C以及凋亡誘導因子。大量的ROS又會作用于線粒體膜,使膜脂質發(fā)生過氧化反應,導致線粒體膜結構遭到破壞,釋放凋亡誘導因子,造成神經細胞被破壞或凋亡[10]。
本研究中,水迷宮實驗表明AD模型組小鼠空間辨別學習記憶能力出現障礙,平臺潛伏期明顯增長,證明腦室注射Aβ導致小鼠學習記憶功能受損;而STF高、低劑量組都不同程度降低潛伏期時間,證明STF能改善AD小鼠學習記憶能力。同時,和AD模型組小鼠相比,STF可降低AD小鼠腦組織ROS和MDA的含量,抑制細胞內ROS和過氧化產物MDA的產生,提高腦組織中的抗氧化能力,從而減輕Aβ對小鼠氧化應激的影響,改善AD小鼠學習記憶能力。
[1]葛潤.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09):155-157.
[2]李昕,陳澤濤,謝佳利,等.阿爾茨海默癥早期評估研究綜述[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5,(05):1146-1149+1154.
[3]孫麗文,唐孝威,胡應和.β淀粉樣肽在阿爾茨海默癥發(fā)病中的分子機制[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7,(01):18-24.
[4]洪秋菊,任遠.玉米須的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04):74-77.
[5]黃菊青,張英.類黃酮防治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學報,2014,(02):193-200.
[6]陳耀章,馬琴國.玉米須降糖、降壓、降脂、保肝作用研究[J].中醫(yī)研究,2014,(03):78-80.
[7]張艷,劉杰,周靜姝,等.超聲波加酶法提取玉米須黃酮的工藝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12,(02):98-100.
[8]李俠,馬艷梅,孫慧娟,等.超聲波-雙酶法協(xié)同提取玉米須黃酮工藝的優(yōu)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4):221-228.
[9]高雄,陳忠正,張媛媛,等.茶葉活性成分對阿爾茨海默癥的神經保護作用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科技,2015,(12):416-425.
[10]廖永暉,湯雨,千年松,等.氧化應激與細胞凋亡[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1,(01):110-113.
1004-7026(2017)20-0068-02
R28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