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宏柳
摘要:農村地區(qū)由于資金投入較少與相關技術的不發(fā)達,農村幼兒園大都屬于運用的初期,幼兒園規(guī)模較小,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夠完善好,音樂設施不夠齊備。本研究旨在從生活中的聲音資源、自制樂器、農村特色的主題音樂活動、本土音樂等四方面闡述了如何充分利用農村現(xiàn)有資源整合開展農村幼兒園音樂活動,讓農村幼兒享受音樂,并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學前音樂活動;教育資源;
學前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在農村學前教育中也應受到足夠重視,農村教育占全國的75%,農村幼兒園在音樂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觀念淡泊、教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使得音樂教育在農村的學前教育里尤其容易被忽視,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有難度。筆者曾對部分農村幼兒園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了解到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投入的現(xiàn)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本文著重以探索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資源為主線,通過對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資源探索,以期為幼兒教師提供一些簡單有效的音樂教育方法,激發(fā)幼兒教師自主探索音樂教育活動資源的興趣,以低技能高藝術的手段,讓農村幼兒參與音樂活動,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創(chuàng)造。提高農村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農村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為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提供建議。具體建議如下:
一、結合生活中豐富的聲音資源,引導幼兒關注音樂
聲音是音樂的基礎構成,探索聲音也是學習音樂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農村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充斥著各種各樣自然界悅耳的聲音,如鳥鳴聲,不同的鳥的叫聲有所不同,具體的音高、音值、音色等均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去到大自然中聆聽并區(qū)別鳥鳴聲,引導讓幼兒關注周圍的聲音變化,音樂能力強的教師還可將這些鳥鳴聲加入到音樂之中,進一步引導幼兒對音樂和音樂組成元素的關注。大自然的聲音除了鳥鳴聲,還可以是風聲、雨聲、流水聲、動物叫聲等),日常生活的聲音如風扇聲、鑰匙聲、關門聲、走路聲等,人體發(fā)出的聲音(如拍手聲、跺腳聲等)也可以作為引導幼兒關注,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聲音的關注和興趣,初步養(yǎng)成傾聽、分辨的習慣。
二、利用自制樂器,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由于幼兒正處于有意注意不穩(wěn)定的階段,他們容易被外在事物本身的特征所吸引,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多種類的樂器能刺激他們的操作欲望,進而激發(fā)幼兒對節(jié)奏樂活動的興趣,促使其參與節(jié)奏樂活動。在農村由于資源有限,自制簡易樂器是農村幼兒體驗和參與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可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為幼兒制作簡易樂器,來完成幼兒的興趣激發(fā)。自制簡易樂器可以是自尋音源材料如課桌、書本、玻璃杯、鑰匙、身體的各個部位等, 可以是利用各種材料制作的各種簡易的樂器,如酒瓶吹奏樂器、自制彈撥樂器等,也可以是竹子、木頭、皮革、糧食、農具等。自制簡易樂器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值得注意的是,自制樂器多用以探索、表現(xiàn)、體驗音樂的進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教師可以讓幼兒了解各種自制樂器的音色特點,并結合音樂自身的特點以及音樂的曲式結構、節(jié)奏和旋律等的特點,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節(jié)奏樂器來配合。
三、依靠農村資源,開展探索型主題音樂活動
探索型主題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它具有追隨幼兒的生活經驗,尤其是隨時隨地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與發(fā)現(xiàn)等特點,主題的生成更是需要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huán)境緊密相連。農村幼兒園尤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主題活動的探索。比如,夏天雨水較多,路面積水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老師時常都能發(fā)現(xiàn)孩子見到積水的地方會莫名興奮,甚至會跑到積水的地方踩水、跳躍,或三五成群,或獨自嬉戲。面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將音樂活動結合孩子的這一興趣點和情緒狀態(tài)進行開展。具體的,教師提供提前準備好的音樂,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踩水的心情來選擇適合的音樂,幼兒可隨著他選擇的音樂嬉戲,教師則需要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幼兒的共鳴、激動、聯(lián)想、想象,再引導幼兒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通過音樂活動使幼兒得到情感的體驗、抒發(fā),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在此過程中,除了可以生成音樂活動之外,還可以衍生出科學活動“積水是怎么來的”、健康活動“為什么不能穿濕衣服”等等一系列其他領域的主題活動。
四、融入本土音樂,促進當?shù)匚幕瘋鞒?/p>
本土音樂是該地區(qū)的自然、生活、人文氣息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是當?shù)匚幕目s影,也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農村幼兒的音樂活動內容可選擇當?shù)氐恼Z言、民歌、童謠、諺語、和舞蹈等作為素材,教師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藝術文化資源,結合本地區(qū)、本民族的文化、語言、童謠和民歌等開展音樂活動。在具體實施中,可通過一些貼近農村幼兒生活,具有代表性,且具有一定音樂價值的民族音樂(包括表演、樂器等)作為學習內容,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受本地區(qū)的音樂和文化熏陶,逐漸讓他們對身邊的音樂和文化產生興趣,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促進當?shù)匚幕膫鞒小?/p>
音樂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對于啟迪兒童的智慧,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情操有重要作用。當然,我國農村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本文所提到的方法尤其需要在結合當?shù)剞r村實際情況下,進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推行,才能正確影響幼兒音樂素質和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卓婭.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蔡覺民,楊立梅.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4]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