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杰
清晨,當?shù)谝荒ǔ疾亮链皯魰r,小巷便迎來了第一聲吆喝:“收舊手機、舊電腦、舊冰箱、舊空調(diào),換菜刀,換剪子嘍!”接著就見一位須發(fā)花白的老爺爺,嘎吱嘎吱地騎著一輛舊三輪車,拐進了小巷。
接下來就是一位賣早點的大嬸,拖著長長的口音,很有味道地喊著:“北方大饃,老面饅頭!”那聲音婉轉(zhuǎn)而悠揚,一下子觸動了我的胃神經(jīng)。我揣上零錢,趕緊下樓去買。大嬸眼里笑瞇瞇的,手里忙個不停。輪到我了,她特地挑了兩個大一點的大饃,幫我用袋子仔細地裝好,叮囑道:“小帥哥,拿好了,莫燙著!”
還有一位賣風車的大伯,每到晚上快要收攤時,吆喝聲就顯得越發(fā)的響亮了:“賣風車嘍,賣完回家,買一個送一個,清倉價!清倉價!”吆喝聲十分高亢,顯得激昂而富于誘惑力,往往使我們小孩子邁不開腳步。
響徹在我們這條小巷的,遠遠不止這三種吆喝。春天的時候,有一位小姐姐專門賣梔子花,遠遠地就會開始吆喝:“賣梔子花嘍,剛摘的梔子花,兩毛錢一朵!”聲如鶯啼,悅耳動聽。每次只要一吆喝,周圍立馬就會圍上一群婦女,嘰嘰喳喳地挑起花來,引得一路梔子花香。
盛夏時節(jié),一位賣西瓜的大叔,會將機動三輪車直接開進巷子前的樹下,右手拿著蒲扇,左手靠著車,起勁地吆喝那套慣用語:“無籽西瓜啰,好甜好甜,不甜不要錢!”一邊豪氣地吆喝著,一邊給每位經(jīng)過的路人分發(fā)剛切的西瓜,顯得非??犊?。
秋天的時候,一位外地的伯伯,用自行車馱著一個蛇皮袋,里面裝滿了個大皮白的核桃:“正宗云南核桃嘍,女子吃了能美容,小孩吃了更聰明,老人吃了能長壽!”他操著一口抑揚頓挫的外地口音,聲音清脆宏亮,顯得很有韻味。
冬季來臨,常常會有一位賣紅薯的老奶奶準時出現(xiàn),用她獨特的口音吆喝著:“柴火烤紅薯,又香又甜噢!”綿言細語,柔軟而輕快地刺激著我的味蕾。
小城里的吆喝聲,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時時充滿生機,帶來樂趣。聽爸爸說,他們小時候聽到的吆喝聲比現(xiàn)在要多得多。如“磨剪子啰戧菜刀”“修空調(diào)熱水氣啰!”“賣冰棍雪糕喲!”“補鋼精鍋啰”令人回味無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我們的生存空間到處都是鋼筋水泥構(gòu)成的森林,濃郁的商業(yè)氛圍包圍了我們。而且,隨著信息社會的推動,好多人都網(wǎng)絡(luò)購物、手機點外賣,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正在淡化。我很擔心,那令我回味的吆喝聲,在某一天會淡出我的生活。怎么才能把這些娓娓動聽的吆喝聲留住呢,我陷入了深思……
學校:湖北松滋市實驗中學城北校區(qū);導師:董新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