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勝
(南樂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 濮陽 457400)
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
張如勝
(南樂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 濮陽 457400)
目的探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南樂縣人民醫(y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fā)作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RP、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RP、BNP水平。
重組人腦利鈉肽;心力衰竭;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嚴重的病理表現(xiàn),多由基礎心臟疾病誘發(fā)所致,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乏力、呼吸困難、水鈉潴留、下肢水腫等,同時可伴有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功能障礙情況,發(fā)病機制為長期血流動力學異常,導致心率紊亂、心室重構,最后出現(xiàn)心臟泵血功能持續(xù)低下,是心血管疾病發(fā)展至終末期時出現(xiàn)的嚴重并發(fā)癥,5年病死率高達50%,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南樂縣人民醫(y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fā)作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突發(fā)不同程度呼吸困難或呼吸困難加重,雙肺可聞及濕啰音。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1~79歲,平均(65.3±6.8)歲;觀察組患者年齡50~78歲,平均(64.3±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給予兩組患者阿司匹林或華法林、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重組人腦利鈉肽(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S20050033),首次負荷劑量1.5 μg/kg,以后按照0.007 5~0.01 μg/(kg·min)劑量持續(xù)靜脈滴注120 h。
1.3評價標準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24 h內(nèi)血清CRP、BNP 水平,采用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根據(jù)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分為顯效: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2級;有效: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1級;無效:心功能改善程度小于1級或心功能持續(xù)降低甚至死亡。
2.1治療效果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清CRP、BNP水平及LVEF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RP、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血清CRP、BNP水平及LVEF比較(n,%)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終末階段,不僅導致心肌收縮能力降低,還可產(chǎn)生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系統(tǒng)激活等多種病理變化,誘發(fā)其他器官功能損傷。rhBNP是一種通過人工重組DNA 技術合成的多肽類藥物,可以模擬機體內(nèi)源性腦鈉肽的生物效能,目前正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fā)作患者的治療中[1]。rhBNP通過與血管平滑肌及內(nèi)皮細胞鳥苷酸環(huán)化酶耦聯(lián)的受體結合,cGMP釋放,提高平滑肌舒張性,同時cGMP作為第二信使可以導致心臟血管擴張。rhBNP作為一種生物制劑,具有擴張血管、促進水鈉排泄、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對抗慢性心力衰竭演變過程中的惡性循環(huán),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顯著。
血清BNP可以反應患者心室功能,是機體循環(huán)充血嚴重程度的重要標志,其作為一種生物標志物,對于評估患者病情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CRP可作為心力衰竭改善和再住院情況判斷的獨立預測因子,可能與全身炎癥反應存在一定關系[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RP、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RP、BNP水平。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195-208.
[2] 王莉,胡善友,吳曉,等.暢N末端B型鈉尿肽及高敏C反應蛋白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23(11):1635-1636.
R 541.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61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