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愛真
(鄢陵縣中醫(yī)院 內(nèi)科 河南 許昌 461200)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支愛真
(鄢陵縣中醫(yī)院 內(nèi)科 河南 許昌 461200)
目的觀察分析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鄢陵縣中醫(yī)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90例,根據(jù)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結(jié)果護理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和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評分和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jié)論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老年醫(yī)學;血管性癡呆;康復護理;認知;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老年血管性癡呆是因腦血管病變或心臟及顱外大血管病變影響腦內(nèi)血管,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性病變,引起的大腦功能衰退,其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的認知功能障礙,如記憶力及回憶力衰退、理解能力及計算能力下降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護理干預在年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90例鄢陵縣中醫(yī)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通過分組對比,觀察分析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鄢陵縣中醫(yī)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90例,按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確診,排除存在先天性功能障礙及精神異常者,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jīng)鄢陵縣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62~82歲,平均(72.33±7.17)歲;合并糖尿病22例、腦梗死30例、冠心病26例、高血壓33例。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63~84歲,平均(72.57±7.12)歲;合并糖尿病23例、腦梗死30例、冠心病27例、高血壓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癡呆治療及基礎疾病對癥治療。對照組接受患者常規(guī)護理,如體位護理、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康復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交流,態(tài)度、眼神肢體動作及語言應溫和,具有耐心。②認知康復訓練。通過老照片、家屬重復往事、詢問家庭住址或日期、重復護理人員所說的話、簡單加減計算、閱讀訓練等方式進行認知功能訓練,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并通過趣味圖表等提高患者積極性。③階段性功能康復訓練。針對語言障礙者于其清醒時指導進行簡單音節(jié)訓練,并通過播放音樂、小品等增強患者發(fā)音興趣,同時鼓勵其與其他人溝通,增強患者訓練信心。④肢體活動功能。于患者住院治療12 h左右,情況相對穩(wěn)定時,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四肢肌肉按摩及關節(jié)被動活動,并指導患者逐步進行床上訓練、下床行走訓練等,針對其日常穿衣、洗漱、喝水、進食、大小便等方面進行反復培訓。
1.3評價標準觀察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評定:應用MMSE量表,針對患者記憶力(3分)、語言能力(9分)、回憶能力(3分)及注意力和計算能力(5分)、定向力(10分)進行綜合評估,分數(shù)和認知功能呈正相關。日常生活能力:應用ADL量表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患者日常行走、穿衣、大小便、進食等10項內(nèi)容,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正相關[2]。
2.1認知功能護理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MMSE評分比較分)
2.2日常生活能力護理前,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比較分)
康復護理干預一種是將被動接受他人護理轉(zhuǎn)變?yōu)樽晕易o理的新型護理模式,可最大限度減輕疾病對患者的影響[3]。不同的康復訓練其效果也存在差異,力量性訓練可促使腦血管生成,但無法誘導腦組織重塑。技巧性訓練可促使腦血管生成,同時還可促使腦神經(jīng)元突觸數(shù)量增加,結(jié)合環(huán)境、運動、社交等各因素的良性影響,可明顯改善疾病預后[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MMSE評分和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為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加強對患者基本情況的了解,有利于后期康復護理中采取較好的溝通及護理方式,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護理質(zhì)量。針對患者記憶、語言、回憶、計算能力等方面進行反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針對失語患者進行階段性語言功能訓練,并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其發(fā)音興趣,可有效改善患者失語情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可通在長期反復練習中增強患者肢體骨骼及肌肉功能,提高自理能力。針對患者情感、心理狀態(tài)、功能障礙等方面采取多樣性、技巧性訓練,有效刺激患者大腦神經(jīng)元重塑及再生,減輕對神經(jīng)功能的損害,并加速腦神經(jīng)修復,減輕認知障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6]。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溫換芳,苗杰.護理干預用于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血管性癡呆35例效果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5,24(22):214-215.
[2] 劉曉雙,周曉美,柳韋華.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9):13-17.
[3] 王永瑞,王穎.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7):140-141.
[4] 董軍濤,林陽陽,燕鐵斌,等.不同形式的運動訓練對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及海馬區(qū)突觸可塑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31(7):716-722.
[5] 邢愛霞.心理干預對老年癡呆癥病情進展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6,26(2):264-265.
[6] 劉榮榮,王慧英,朱明明,等.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5,36(4):358-360.
R 473.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29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