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巧玲
摘 要:21世紀以來,信息化教學逐漸成為我國推廣素質化教學以及信息化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信息化教學的實際過程就是通過科技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還需要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傳播方式,以促進學生高效率學習為目的,以信息化教學為手段。調查研究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策略,以提高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2-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90
信息化教學往往指的是通過網(wǎng)絡的相關功能和資源營造出比較有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并將其能夠提供的聲音、文字以及圖像等一系列信息進行結合并對人的多種感官發(fā)生作用,從而為學生開展相關學習活動提供支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發(fā)展趨勢。而信息化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它依然以傳授學生課堂知識為重點內(nèi)容,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以及相關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傳達。因此,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習效率。
一、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點
(一)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分享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之一,其涵蓋的知識點多且雜,基于這種情況,教授這門學科的教師更需要在課前準備相應方面的信息與資料,而信息化教學體系可以讓教師及時高效地分享教學資源。第一,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上網(wǎng)時能夠搜集相應的教學設計,課件以及相關課堂實錄,能夠整理相關習題素材,再將搜集好的習題以及素材進行一系列整理,建立起習題,教學資源資料庫,資料庫能夠隨時為教學需要提供服務。第二,相同年級,相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工合作,每位教師能夠系統(tǒng)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可以達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的目的。與此同時,學校也應該設置相關教師對相關資料進行整合與管理,并且對學校內(nèi)部系統(tǒng)的相關設備,條件以及網(wǎng)絡資源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能夠充分利用,進而形成內(nèi)容豐富全面的校園資源,方便教師查找相關教學信息與資料以提高教學質量。舉個例子,在期末復習整理總結知識點時,三年級的五位語文教師進行明確的分工,每位教師總結出一套專項練習,從簡單的字詞到句子,涵蓋課內(nèi)閱讀以及課外閱讀,加入寫作練習,組成綜合訓練。不僅能夠集思廣益,有了相關側重點,而且有了資源共享,從而提高了復習效率。
(二)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首先,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最大的特征是活潑好動,而信息化教學正好可以迎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信息化整理,將影像、動畫、聲音以及圖片、文字集成一體,聲文并茂,從而吸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輕松且生動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多種感官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快速、高效地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小學生對知識吸收得更快,理解記憶更深刻,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其次,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語文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利用網(wǎng)絡信息化教學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突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網(wǎng)絡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能夠集中各種感官體驗,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學習,讓學生更快地吸收復雜、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探究,還能夠針對相應知識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信息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它自己所特有的學科特點。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于它的開放性。這樣的特點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的過程與方式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地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把相關教學內(nèi)容通過動畫以及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相關聯(lián)想,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二、目前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網(wǎng)絡教學資源及相關課件比較豐富,一些教師往往使用拿來主義進行自己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創(chuàng)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由此,沒有教師自己設計的教學設計資源,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能力的缺失。
(二)教師信息化教學理念
雖然教師對教學盡心盡力,但有時候受應試教育以及分數(shù)的制約,很多教師仍然采用保守的教學方法,不敢大膽地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傳統(tǒng)而單調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有一套標準的答案,減少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三、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有效使用的策略
組織相關技能的培訓,促進相關教育技術的應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相關技術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學校需要更加注意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利用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組織相應的技能培訓。例如,培養(yǎng)教師制作更加精美的PPT的能力。組織相關培訓課程培訓教師,可以直接而高效地提升教師的相關技能。
總之,分析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點,研究探討目前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同時提出相關解決策略,希望引起相關教師的重視,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于海玲.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A1):52.
[2] 韓聰.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3):198.
[3] 張明珠.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2):2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