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麟
摘 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研究大學生文化自信,運用倫理學、文化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使倫理學中的道德教育、文化學中傳統(tǒng)美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實現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的高度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增添新意。將文化自信貫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是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化觀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文化世界中的體現,表現為大學生對自身文化的關注與認同,能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交往方式及生活習慣等。所以,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跳出死板的課程框架,與鮮活的文化傳統(tǒng)相搭建,建立大學生對中國文化與政治理念的自信,這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中心任務。
1文化自信的作用
1.1塑造時代精神氣質作用
時代精神氣質是一個國家、民族所特有的,是區(qū)別其他國家、民族的特質。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三個倡導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些解放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精神向心力的重要體現,對塑造時代精神氣質和激發(fā)社會活力有重要意義,給人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1.2促進社會和諧作用
只有人的精神狀態(tài)達到和諧,人們才有精力去從事物質生產活動,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建設之中。文化建設為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以樹人為目標,通過培養(yǎng)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以主人翁的身份來維護社會秩序,協(xié)調各種關系,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維護社會和諧,實現人與人和諧的相處。
1.3提供大學生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中充滿了各種物欲,大學生如何在這浮躁的物質世界保持安定的心,穩(wěn)定的情緒,這就需要社會為大學生提供好的精神環(huán)境,讓大學生在忙碌的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心靈的慰藉。
1.4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培養(yǎng)大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德就體現在文化上,現實中出現很多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很多人沒有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積累內化為一種思想的獨立和人格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實現,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自信,更是對自身修養(yǎng)的一種自信。
1.5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項活動都是圍繞這一根本任務而展開的,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升華,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出發(fā),貼近大學生實際,切實解決思想文化問題與解決具體問題。
2把文化自信貫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
2.1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堅持不懈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教育,培育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提高師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誠信品質、愛國精神和責任意識,激勵學生把個人理想和遠大抱負融入到國家事業(yè)當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校師生成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的信仰者和踐行者,才能更好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魂聚氣,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工作中的指導地位。
2.2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我們要堅持不懈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加強各門課程合理分工、相互協(xié)作,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堅持文化自信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和實效性,滿足時代發(fā)展和大學生多樣化需求,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科學理念和價值觀念,使課堂教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2.3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文明校園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培養(yǎng)人才、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等方面占據著重要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關系到辦學治校各項工作。因此,要拓寬選拔范圍,做好教育培訓,增強實踐鍛煉,通過組織調整,建立健全激勵政策和長效機制,加強高校黨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師等隊伍建設,提高隊伍整體水平和質量。同時,高校應當更加注重良好的文明校園環(huán)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廣泛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發(fā)動和利用好黨團和社團組織,推動文明校園建設。
3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必須是以建立絕對的文化自信為前提。只有對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才會對政治現象、國家大政方針有一個清醒的背景認知。
參考文獻
[1] 項久雨,吳海燕.培育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18-24.
[2] 吳曉楠.大學生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方式方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8):46-47.
[3] 孫桂林.文化自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選擇[J].大學(研究版),2016(06):9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