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艷+馬慧李+馬玉美+楊波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的宮頸癌死亡率居于女性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第二位[1]。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痛苦和威脅。
1 宮頸癌的危險因素
1.1 HPV感染 HPV屬于一種球形DNA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而致病。HPV感染與女性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關系密切[2]。根據HPV病毒致病力不同將其分為高危型與低危型,高危型包括15種,以HPV16、HPV18常見。HPV感染致癌的主要作用機制是HPVDNA的整合,而引起P53等抑癌基因的失活和E6、E7等致癌基因的過度表達有關。
1.2 吸煙 大量研究結果證實,吸煙及被動吸煙均與宮頸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聯。煙草中的一些致癌物如多環(huán)芳烴、尼古丁等有害化合物會在吸煙者的上皮細胞和宮頸局部長期大量聚集,而損傷了機體的免疫防御細胞,降低機體的免疫監(jiān)督力,增加HPV感染的機會誘發(fā)宮頸癌。
1.3 性行為 不潔性行為增加感染病毒和衣原體等性傳播疾病機會,一些衣原體、支原體和霉菌等可通過造成宮頸糜爛面的反復感染而誘發(fā)宮頸癌,并隨著女性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種類的增加,其患宮頸癌的危險也增加。
1.4 婚次及孕產次 研究表明早婚、早育、多孕、多產、人工流產次數多等常常引發(fā)女性患宮頸炎癥,從而增加宮頸癌的發(fā)生風險[3]。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妊娠時性激素分泌增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多次分娩、人工流產對宮頸不斷造成創(chuàng)傷等增加宮頸癌的患病危險。
1.5 避孕方式 避孕方式與宮頸癌的發(fā)病之間存在相關性。一項包括286例宮頸癌患者的大樣本的調查研究顯示使用安全套和放置節(jié)育器可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4],口服避孕藥與宮頸癌的關系還沒有明確定論,較多的研究結果之間存在爭議。
1.6 宮頸腫瘤家族史 臨床發(fā)現宮頸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現象,說明宮頸癌的發(fā)生可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人群中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遺傳易患性。
1.7 精神因素 負面心理情緒、精神創(chuàng)傷是多種腫瘤發(fā)生的為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多數癌癥患者經常存在焦慮、壓抑、抑郁、孤獨、憤怒等精神壓抑緊張情緒,使機體免疫力低下而更易致病。
1.8 飲食 飲食因素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關系密切。研究表明豆類食物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呈正相關,是宮頸癌的危險因素,機體葉酸缺乏是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危險因素。而茶葉、蔬菜、水果、蛋類、牛奶的攝入是宮頸癌的保護性因素,適量合理攝入可降低宮頸癌患者的死亡率[5]。
2 宮頸癌的預防
2.1 一級預防 廣泛普及宮頸癌防治知識,積極進行性衛(wèi)生及健康性行為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育齡婦女特別是農村及偏遠地區(qū)女性對HPV傳播方式和宮頸癌的正確認識,開展生殖相關的健康知識講座,提倡晚婚晚育,盡量減少人工流產次數,減少性伴侶人數,并注意應用避孕套等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提倡育齡期女性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有助于宮頸糜爛和宮頸炎預防和治療。同時提倡戒煙及合理膳食,并注意加強鍛煉和心理的平衡,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提高機體自身的抵抗力,對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預防宮頸癌最有效最特異的措施就是HPV疫苗的接種,可從根本上預防HPV的感染和阻斷其傳播[6]。HPV疫苗已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但發(fā)展中國家應用較少。
2.2 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并不能完全絕對的抑制HPV感染和防止宮頸癌的發(fā)生,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進行宮頸癌的二級預防,且二級預防是我國預防宮頸癌的主要措施。其主要方法包括:普查、定期篩查、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預防等。因人體感染HPV后如果發(fā)展為宮頸癌需要10-30年的時間,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故積極開展二級預防,對育齡婦女進行宮頸癌的普查和對宮頸癌高危人群進行重點篩查和定期篩查,早期發(fā)現及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可明顯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和死亡。
綜上所述,宮頸癌是多種危險因素單獨或相互共同而導致的。而與宮頸癌相關的行為危險因素是可防可控的,通過綜合策略進行干預可有效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對目標人群進行HPV感染及宮頸癌健康教育,定期普查可早期發(fā)現、診斷及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進一步提高廣大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Siegel R,Ward E,Brawley O,et al. Cancer statistics,2011:the Impact of Eliminating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sparities on Premature Cancer Deaths[J]. CA Cancer J Clin,2011,61(4):212-236.
張楨華,孫翠梅,劉春君.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5):19-21.
馬超,惠慧,高海燕,等.被動吸煙與宮頸癌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4):415-418.
于彥麗.黑河市宮頸癌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中外醫(yī)療,2011,30(29):121-122.
何芳,楊慧娟.生活方式、膳食習慣、血清葉酸水平與宮頸癌的相關性調查[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12):142-147.
王婷婷,周瑾,黃百靈.HPV感染與宮頸癌預防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0):3988-3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