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要】本文對學困生厭學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幫助學困生盡快適應高一化學學習的策略,從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抓好初高中化學的銜接、合理設置練習以及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多管齊下,應對學困生的高一化學教學工作。
【關鍵詞】學困生 適應 高一化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69-02
“學困生”顧名思義是學習困難學生的簡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對學習沒有興趣,基礎比較差,失去學習信心,在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缺陷的學生。有些學困生的心態(tài)是破罐子破摔;有些則渴望上進,但長期懶惰散漫的壞習慣卻早以根深蒂固。而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學困生又是最需要教師關愛的人群。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更有責任關愛他們,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對癥下藥,克服他們在心理、行為、習慣上的不良傾向,正確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從而使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
本人從高一化學教學工作實踐出發(fā),經(jīng)過認真分析和總結,就學困生如何盡快適應高一化學學習,從學困生厭學原因分析以及教學對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求共勉。
一、學困生厭學原因分析
1.學生方面的原因
學困生基礎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缺乏信心,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絕大多數(shù)成績在中考標準分450-500分之間,也就意味著中考平均分能及格的只是少數(shù),通過調查,最多也就是7-8個人,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從初中以來長期的所謂“失敗”讓他們漸漸失去學習的熱情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更不用談學習的恒心了。
2.教師方面的原因
(1)分數(shù)依然在衡量一個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中占主導地位,所以教師對學生不得不加強應試教育,“題?!睉?zhàn)術、“課時搶奪”等讓學生身心疲憊,被動地跟著老師學習,興趣和效率自然難以提高。
(2)課堂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滿足不了新時代學生的思想需求,尤其是學困生,學習成績雖不理想,但思想更為發(fā)散、活躍,長期的傳統(tǒng)課堂導致學困生“審美”疲勞,學習熱情逐漸消褪。
(3)教師對學困生的心理不夠了解,學困生的顯著心理特點就是缺乏老師的關愛和及時的賞識,如果老師能及時關愛、賞識學生,師生關系和諧,方可為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3.教材方面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廣度明顯加強,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的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xiàn)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對學困生來講學習困難更加大。
二、幫助學困生適應高一化學的幾點做法
1.多管齊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借助化學史、化學家的故事以及化學典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插入小故事,可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如,講到元素概念時,講一講我國科學家刻苦攻關,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及二戰(zhàn)時期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無疑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對知識渴求的欲望,亦可由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使學生樹立學好知識、報效祖國的信念。
(2)讓學生在化學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多數(shù)知識都和我們日常生活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例如:在講到焰色反應時,播放一小段煙花綻放的視頻,首先給學生形成視覺上的強烈沖擊,接著馬上給學生介紹產(chǎn)生焰色反應的實質,然后推廣到節(jié)日里的霓虹燈的發(fā)光原理,最后再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高級汽車上配置的氙氣大前燈的工作原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化學就在他們身邊,讓學生在化學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學以致用,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和生活質量。
(3)利用化學的特色—化學實驗來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高中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自然奧秘,化學實驗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做好化學實驗是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例如:氨氣與酚酞的水溶液形成紅色噴泉的課堂演示實驗,學生興趣十分濃厚,思維十分活躍。為什么能形成噴泉?溶液為何會變成紅色?液體為什么能壓入燒瓶?學生就會想要弄清原因,一系列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的探求熱情,在學生興致勃勃之際,接著追問:若用氯化氫和石蕊的水溶液,能否形成紅色噴泉? 再如在學習濃H2SO4化學性質時,可演示實驗“黑面包的制作”,通過形象的黑面包的制作過程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了濃H2SO4的特性之一——脫水性,與此同時,教師可根據(jù)實際問題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習的動力。
2.及時補救,抓好初高中銜接教學,幫助學困生構建化學概念
學困生一般在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學得不夠扎實,掌握程度不夠,所以教師仍要對初中出現(xiàn)的化學知識系統(tǒng)的總結,特別是酸、堿、鹽之間的關系,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金屬活動性順序等等,及時彌補,進行強化。另外,利用開學前的復習時間,教師要熟悉學生,詳細了解學困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使學困生適應新環(huán)境、新要求,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習慣,為學困生很好的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3.抓好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 練習
(1)少量多次練
基礎較差同學的接受能力一般也較差,當一次的練習量比較多時,反而會因困難較大,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但如果采用少量多次的練習方法,效果較好、要力求每次練習都過關為止,對一次未過關的同學進行適當?shù)膹娀柧殻@樣做的題量少且易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易獲得成功感。endprint
(2)綜合性習題分步練
鑒于綜合性習題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且較靈活,因而對基礎較差的同學,確實猶如“攔路虎”、為此可對這類題型設置一些情景題,可適當降低難度,進行分步推進,通過分步練習,有利于形成知識網(wǎng)絡打牢基礎。
(3)對應知識反復練
這是為解決知識混淆的練習方法之一可在進行練習時,如對易混淆的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同位素、同素異形體等進行反復練,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4)同學間相互命題解題練
同學們習慣于接受老師的考查和考試,而現(xiàn)在要學生自己當老師,出題考考別人,這是令人感興趣的事情,必然會促使學困生認真思索有關問題,也就提高了化學學習的興趣。
練習是消化和鞏固知識的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把筆頭練習和口頭練習、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很好的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起到轉化基礎差的現(xiàn)狀的目的。
4.重視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是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的有力保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貴信任,信則事成?!苯逃缃?jīng)常提到的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發(fā)揮非智力因素,越來越為教師們所重視。而非智力因素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因素,情感的力量在教學中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無微不至的關心,充分的信任,各種方式的鼓勵,都能給學生提供無形、巨大的學習動力。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群體,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他們多數(shù)比較敏感,渴望受到尊重,同時又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是多余的,是被教師、同學遺忘的角落。因此,教師對他們多一份關心和愛心才是轉化的前提,例如,上課時提前向學生道以節(jié)日問候,作業(yè)除了認真批改之外,再加上簡短的評語等等。從點滴的小事做起,拉近師生的關系,在平凡的小事中進行著感情的交流。若真正能做到讓學生喜歡你,學生自然而然也就喜歡上你所教學的課和科目,從而為學生取得好成績提供了前提,這是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成功之處。
總之,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其盡快適應高一化學學習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學習興趣所帶來的強烈的求知欲一旦持續(xù)下去,就會使他們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推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忍受各種挫折,從而走出失敗的陰霾,走出平庸,走向成功。因此,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耐心的教導去教育學困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愛上化學,學好化學。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差生心理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后雄編著.化學教學診斷學[M].華中師范大學生出版社,2002.
[3]吳俊明,王袒浩著.化學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