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國
眾所周知,初中物理課會使不少學生產(chǎn)生畏懼感:因為不了解物理知識,聽說物理難學,而且物理又是必學科目,心情自然會顯得很沉重。學生獲得的感覺似乎就是:物理必學又難學。帶著這樣的矛盾心態(tài)來上物理課,肯定是很難學好的,而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也會感到很難教。新課改的實施推動著物理教學必須走創(chuàng)新變革之路:物理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如何讓學生不畏懼物理學科、切身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創(chuàng)造許多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因素。
一、營造平等師生關系,讓學生有快樂感
在課堂上,教師表現(xiàn)威嚴固然會讓課堂變得更有秩序,課堂講解更加順暢,但另一結果可能會是沉悶呆板的課堂氛圍。過去倡導的師道尊嚴、等級觀念,不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過去那種冷漠的師生情感嚴重束縛了今日師生之間的正常交往,更為嚴重的是束縛了今天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時代變化了,新課改提倡師生關系平等,教學中要建立更為親密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自身特長,業(yè)務上要勤于鉆研,勤于備課,做到教學業(yè)務上贏得學生的信任。同時,在課外也要經(jīng)常多找機會與學生互動,不斷聯(lián)絡學生感情,盡可能地讓物理教學達到“愛屋及烏”的效果。如此在教學中筆者利用這種“遷移法”來讓學生逐步地喜歡上物理學科,想盡辦法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師生親密關系轉變成為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上來。
二、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方法,投其所好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上好物理課的前提,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方法則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筆者了解到學生對以下一些課不愿意聽,不愿意學。
1.復習課
不少教師在講解物理復習課時,總是舊調重彈,愛炒剩飯,這樣當然會讓學生感到味同嚼蠟。所以,筆者并針對班級學生的特點,講清復習的重難點后,就立即把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并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快速地完成復習內容。然后筆者用問題形式來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復習形式多樣化,讓復習課變得更加活潑。
2.試卷分析課
滿堂灌式地講解分析試卷題目總會使學生膩煩生厭。根據(jù)筆者了解,每次考試完畢,學生都會有一種急于知道答案,急于了解自己錯題情況的心理。因此,筆者經(jīng)常采用及時快捷地分析試卷,誘導式地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試題表述,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分析錯題的原因。
3.講新課
至于新課教學,筆者也多半放手讓學生自己當主講“老師”,這樣學生也會更為主動、更充分地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當然,學生在講解中,筆者會作適當?shù)狞c評和強調。
三、改革實驗授課方式,讓學生直觀理解,感受趣味性
誠然,中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其中物理概念和定律都是由實驗歸納總結出來的。初中生具有年輕好奇、愛動手動腳等特點,自然他們對實驗也特別感興趣。因此,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筆者就對實驗課采取“直接參與,親身體驗”的方法,每逢實驗課,都讓學生先做好預習和必要的準備工作,然后直接參與實驗操作。如在布置預習浮力內容時,筆者拋出“為什么浮力增大可以浮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浮力變小卻連一枚鐵針也托不起?”這個問題,布置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自己動手實驗,尋找答案。在布置預習摩擦內容時,筆者又拋出“假如沒有摩擦,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呢?”這一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會產(chǎn)生不同凡響,并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認知主動地思考著,熱烈地討論著,盡情地表達自己的“高見”。而且在實驗課中筆者會經(jīng)常采用以下常規(guī)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在師生互動中理解記憶抽象的物理概念
一般來說,初中生主要以形象思維來進行學習的,而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表達都比較抽象,教師單純地講解會讓學生理解起來很感困難。此種情況下,筆者多半都是會收集或自制教具,在課堂上通過演示來學習這些概念和定律,有時或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如教授“磁感線、電流、分子運動、電壓”等抽象概念時,筆者都是如此進行的。當然還可借著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演示模擬實驗過程,也能達到既形象直觀,又易于理解記誦的效果。
2.在生生互助中學習物理知識
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已是各科運用的最常見學習模式。物理中一些比較抽象內容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會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比如教授壓強內容時需要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之間關系,筆者就讓學生準備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較平的鉛筆,然后左右手擠壓鉛筆兩端,同時說出自己的感受,分析理解受力面積與壓強大小關系。通過如此親身感受,比起觀看教師演示,學生獲取的印象要深得多。
四、作業(yè)設計形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
傳統(tǒng)物理課中老師講授完畢就立即布置作業(yè),學生回家完成作業(yè),第二天上交,但筆者發(fā)現(xiàn)這樣完成的作業(yè)存在著抄襲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進行了一些改革“創(chuàng)新”。筆者考慮到初中物理知識和現(xiàn)象都與學生實際生活內容有關聯(lián),只因為太習以為常了,而且都是生活化的知識,很難引起他們注意?,F(xiàn)在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學習,而且這些知識又比較抽象,比較理論化,又加上需要復雜的計算,所以學習起來是有難度的。比如講授“慣性”現(xiàn)象時,筆者舉例:討論人們坐車時,在啟動或緊急剎車中人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傾斜,到底是向前傾斜或向后傾倒?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異議不大。但當討論到身體還會向左或向右方向傾倒時,學生就意見分歧很大了,爭論得不可開交??吹綄W生討論的激烈情景,筆者覺得親自解釋也不足以服人。于是就以這個作為課后作業(yè),并要求:可以坐車再親自體驗一下,下節(jié)課作答。第二次上課時,氣氛很活躍,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得很透徹。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作業(yè)效果,比老師反復解說要好得多。其實,物理學科中作業(yè)多半都是可以以這種方式布置和解決的。物理課外作業(yè)設計及完成方式既可以借鑒教科書提供的方法,更可以因地制宜地來完成。
五、結語
物理學科知識雖然復雜抽象、艱澀難懂,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畏懼感,但只要教師肯變革教學觀念,增強上好物理課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其主觀因素,相信還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讓學生在物理課學習中獲得更多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