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霞
摘要:本文從學生的角度,探討了適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這些策略包括閱讀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策略,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閱讀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體實施的辦法和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大部分時間都用于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下面就語文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閱讀教學凸顯出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地位
魯迅曾說:“自由是天才的土壤”。葉讕教授指出: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生長發(fā)展的“陽光、空氣和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用各種適當?shù)姆绞浇o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活躍,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漲,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強烈,課堂就會充滿活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guān)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tài),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必然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威廉·多爾說過:“教師不是外在的專制者,而是內(nèi)在于教學情景中的領(lǐng)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合作者,作為學生的大朋友,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共同分享學習的快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還要發(fā)揚教學民主。教學民主首先是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發(fā)展。例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經(jīng)常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孩子們,可以上課了嗎?愿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嗎?你喜歡文中的哪位人物?給同學們說說為什么,好嗎?”等等。
在教學中,老師經(jīng)常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閱讀,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仔細品讀等。老師還要經(jīng)常走下講臺,認真傾聽學生意見,互相親切交流。當自己犯錯時,要誠懇地接受學生的指出,誠心改正。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敞開思想,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二、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边@里強調(diào)的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大體可分為兩種:獨立學習,即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獨立加以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即學生經(jīng)過個人努力,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其中,學生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師則不講,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完成,而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教師的適當點拔外,讓學生自由地尋找學習的伙伴,自由地選擇探疑的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是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外,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語”全班同學群策群力,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結(jié)合,形成學習小組,自由選擇解疑辦法,如:讀書解疑、實驗解疑、討論解疑、圖示解疑、聯(lián)系實際解疑等,學生愛用哪種,自由選擇不加限制,之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表對有關(guān)問題的理解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三、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
閱讀需要講求一定的方法,而學生的閱讀往往是處于無計劃無序無方法的狀態(tài)中,因此,教師的閱讀指導相當重要。
1、指導制定計劃?!胺彩骂A則立?!比绾沃笇W生搞好課外閱讀呢? 首先,便是要指導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計劃要具體、詳實,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計劃。教師要要求學生嚴格執(zhí)行計劃,不可一曝十寒。關(guān)于閱讀的時間問題,要見縫插針,擠時間閱讀,當然,教師也可抽出一定的語文課時讓學生閱讀。另外,我們還可指導學生嘗試運用“三遍閱讀法”,茅盾說:“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結(jié)構(gòu);第三遍,就要細細地一段段地讀,領(lǐng)會、運用,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煉字煉句?!毕襁@類名人的讀書方法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2、指導做讀書筆記。培根說:“做筆記使知識準確?!币虼宋覀円笇W生學會做筆記,以鞏固閱讀的效果,要指導學生或?qū)懭胄?,或載之卡片,都要立即動筆,不能遲疑。宋代蘇軾詩云:“作詩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難摹?!弊髟妼懢凹钡孟褡凡短油鲆粯樱龉P記也應如此。要指導學生在摘抄佳詞妙句后反復揣摩,吟誦、領(lǐng)悟,或?qū)υ闹械哪承┯^點加以分析和發(fā)揮,對原文提出批評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內(nèi)容、觀點和其他同類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加以比較和分析,寫出自己的體會和看法。這樣,學生便能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及藝術(shù)風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認識。
3、指導學會交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課外閱讀要取得預期效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的探討。學生在閱讀中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教師便要讓他們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恥下問,一字為師。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jīng)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方法、經(jīng)驗與體會,談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人物的評價、技法的運用等。要指導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學生便會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作更為深入的思考。
4、指導觀看影視?,F(xiàn)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銀屏,像老舍的《駱駝祥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們應指導學生將閱讀原著與觀看影視結(jié)合起來。觀看影視可采取集中觀看與自由觀看相結(jié)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電影、電視和網(wǎng)絡(luò)等現(xiàn)代傳媒工具。教師可組織影評征文、座談等活動,以鞏固其效果。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nèi)容,吸收原著的精華,從而更好地理解原著。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將原著與影視進行比較,如學生能找出兩者在敘述事件與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異同,他們便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啟迪。
4、提高學生理解、賞析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尤其是閱讀中外名著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經(jīng)驗的不足,往往看問題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頗,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傳記,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經(jīng)歷等知識,了解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寫作目的。 幫助學生歸納作品中所敘述的事件、人物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透視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問題。特別向?qū)W生說明作品中任務的思想觀念不能與作家思想觀念等同看法。
閱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我們應指導學生將課外閱讀與日常的語文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使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詞匯,學習運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寫人記事等的方法,那么,學生的作文水平便會穩(wěn)步提高。
總之,在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潛心于課內(nèi)外閱讀方法的指導,便能使學生逐步提高課內(nèi)外閱讀的效率,使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內(nèi)外閱讀目標落到實處,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