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2011年版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進行了修改,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這一性質(zhì)強調(diào)了語文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達到“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目的,就要通過閱讀教學中的聽、說、讀、寫這些基本途徑來實現(xiàn)。本文就闡述了教師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聽、說、讀、寫的途徑,讓學生學會恰當?shù)剡\用語言文字,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 引導傾聽 鼓勵大膽說 重視朗讀
激發(fā)寫作興趣 運用語言文字
2011年版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進行了修改,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性質(zhì)強調(diào)了語文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達到“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目的,就要通過閱讀教學中的聽、說、讀、寫這些基本途徑來實現(xiàn)。
一、引導學生善于傾聽,在傾聽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我們對信息的接收,很大程度依賴于聽。學生大本分時間都是在聽中學,所以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要學會傾聽。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會邊聽邊思邊提煉,然后吸收、修正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思維結(jié)果,這個過程是運用語言文字的內(nèi)化過程。如: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篇課文,初讀課文后,我讓學生匯報課文主要講什么?有一個學生回答:“課文主要寫邱少云在一次伏擊戰(zhàn)斗中,嚴守潛伏紀律,最后被大火燒死了。”這時有一個學生搶著說:“老師,我認為邱少云是個英雄,說他在烈火中犧牲要比被大火燒死更合適?!薄皩?!”其他學生不約而同地贊成。我及時引導:“我們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遣詞造句?!朗侵笡]有了生命,可用于所有離世的人,而‘犧牲是指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所以這里說邱少云犧牲會更合適。”由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回答,進行糾正,加上老師的講解,學會了準確運用語言文字。
二、鼓勵學生大膽說,在表達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說話最能體現(xiàn)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每接手一個新班,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我都會想方設(shè)法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我經(jīng)常會有意識地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回答問題中,獲得了老師的肯定,自信心滿滿的。有時我會讓學生根據(jù)幾個詞語串起來說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時我會根據(jù)句子的特點讓學生模仿說話。如:我教《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在學寫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這段話后,我讓出示了一張炮仗花盛開的圖片,讓學生模仿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式來描述炮仗花的特點。如下是課堂實錄片段:
生:炮仗花真香啊,香得把蜜蜂和蝴蝶都引來了。
師:你很認真觀察。
生:炮仗花真多啊,多得讓你數(shù)不清;炮仗花真美啊,美得只有大自然的畫家才能畫得出來。
師:你說得太好了
生:炮仗花真多啊,多得連葉子都鉆不出來了;炮仗花真艷啊,艷得像一團火;炮仗花真香啊,香得讓人陶醉。
師:你是未來的作家。
……
在接力回答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把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出口成章,而且作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重視學生的感情朗讀,在朗讀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美文,我會引導學生認真讀、反復讀來感受語言美,積累文字。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我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讓學生配樂朗誦,并同步播放桂林山水的風景畫卷,將景色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聯(lián)系起來,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又如,我教《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我”和母親的動作、語言的句子,然后分角色讀。剛開始,學生只是見字讀字,沒有揣摩出句子的情感,有的學生還邊讀邊笑呢。于是我引導學生抓住文段最后一句“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中的“忍住哭聲”來理解,我問:“母親忍住的僅僅是哭聲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說還忍住了癱瘓兒子的脾氣,有的說還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有的說還忍住自己的內(nèi)心的痛楚與無奈。這時,我再讓學生朗讀描寫“我”和母親的句子,讀著讀著,有的學生哭了。我問:“同學們,你們怎么啦?”有一個學生說:“我讀出了這位母親的寬容和偉大,我被感動了!”有學生說:“ 我從母親的‘偷偷地注視著、眼睛紅紅地看著讀出母親的擔心和無奈?!薄拔覐哪缸拥膶υ捵x出一個堅強的母親對絕望兒子的鼓勵,這位母親太偉大 !”…… 我說:“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边@樣,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不僅讀懂了文意,還學會了運用語言文字,
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寫作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練筆是“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體現(xiàn)。課堂小練筆開辟了閱讀和寫作的通道,能有效促進學生很好地運用語言文字,提高表達能力。 我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覺得伯父和爸爸救助車夫的片段,對人物動作描寫得非常細致具體,值得仿寫。于是我讓學生標出伯父和爸爸救助車夫的動詞。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感悟出這段話中細致的動作描寫,有助于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作用后,我試著讓學生也通過抓住人物動作細致具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來表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zhì)特點。學生們興致極高。其中有一個學生寫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生病的奶奶。她是這樣寫的:“媽媽幫奶奶洗完腳后,端走水盆,拿一條干凈的毛巾包住奶奶的腳輕輕地擦干水分,再把奶奶的褲腿往下整理好,穿上襪子,然后遞過遙控器說:‘媽,你選擇喜歡的電視劇看吧。奶奶笑了,媽媽笑了。”這次無疑是一次成功的仿寫。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時會仿寫提示語在不同位置的人物對話,有時會仿寫語言、動作、神態(tài)相結(jié)合的句子。除了片斷的訓練,我還結(jié)合一些課文的特點,進行篇的訓練。事實證明,只要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寫作的訓練點,讓學生多寫多練,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在閱讀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不能獨立開來的,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聽、說、讀、寫的途徑,讓學生學會恰當?shù)剡\用語言文字,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