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麗
一、問題與計劃
“下一道題------搶答題,答對得10分,不答得0分,答錯或犯規(guī)搶答扣10分……”主持人話音一落,全場鴉雀無聲。關鍵的時刻到了,這次得分決定了三班、六班的冠亞軍所屬,綜合科知識競賽已經進行了兩個小時,兩班分數(shù)交替攀升,現(xiàn)在打成平局。別說學生,作為三班班主任的我此時也覺到心臟的劇烈跳動,呼吸似乎也不那么平穩(wěn)了?!罢埪狀},《義勇軍進行曲》作曲是誰?哪國人?”,“嘟”,搶答開始!“三班”,一個標準的答案脫口而出,主持人宣布三班加10分的聲音完全被淹沒在三班孩子們興奮的歡呼中,欣喜的瞬間,我真切的知道,我的努力終于有效果了!
作為班主任是有別于普通任課教師的,他承擔授受知識的使命之余,還承擔著開啟學生智慧,點化潤澤生命的責任。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面對升學的壓力,無暇旁顧,而我不應該無視這種現(xiàn)象,任憑孩子們失去原本鮮活的色彩而成為被動復制的所謂的“文理高材生”,孩子們還需要學會欣賞、品味……。帶著這個問題,我研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經驗漫談,上網(wǎng)搜索優(yōu)秀班主任工作經驗,學習了賞識教育、成功教育的相關書目,漸漸明晰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我打算利用每天中午自習的二十分鐘創(chuàng)辦一個班級特色文化活動----我在這里成長。
二、過程與方法
每天中午12:50到1:10在班級教室內全班同學共同進行班級特色文化活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針對初一學生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內容。初一上學期利用中午20分鐘學習音樂欣賞,我和音樂老師共同研究確定了鑒賞曲目,準備好相關的磁帶、光盤及一些文史資料,先讓學生聆聽曲目,再介紹與曲目相關的人文知識,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欣賞,告訴學生不同樂器演奏效果、曲目欣賞方法等知識,學生在欣賞后交流的過程中,讓我欣喜地看到了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欣賞水平在逐漸提升,從樂器的識別、曲目的背景資料、中西方音樂的差別、古典現(xiàn)代音樂的不同表現(xiàn)、旋律的內涵等方面都說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
正像開篇講述到的那次綜合科知識競賽,音樂問題原本在初中教學階段一向不被重點關注,但三班的學生回答這類問題卻非常輕松,賽后,六班班任也曾心悅誠服地表示,這個問題也確實只有三班的學生可以準確做答。賽后的我又有了新的思考,該項活動的內容應該有更大的拓展延伸,在后來的活動中,我又安排了“小故事大道理”讀書演講、我的才藝展示、弟子規(guī)的啟示、我與《愛的教育》等系列活動,短短的每天20分鐘,逐漸成為學生們成長展示的平臺。感受著孩子們變化之余,我仍在思索,作為班主任該如何構建自己的育人策略,為學生的成長營造更自由廣闊的空間。
三、結果與討論
班級文化的建設不僅是有形的文化,它更包括多元的無形的文化,這是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思考的問題,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人文的思想,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會對美的品鑒、對哲理的探究、對古文化的追尋、對情感的培養(yǎng)……。這些都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知道我的學生在變化,變得陽光、自信、明理,整個班級有了更強的凝聚力,孩子們的生活又有了色彩。
經過一個循環(huán)的摸索研究,我覺得這一活動可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更有效地開展,學生的禮儀教育、心理教育等都可以納入這一體系。新的一個循環(huán)即將開始,我有信心將該項研究進行得更科學、規(guī)范,從而更加完善自己班主任的專業(y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