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葉
【案例背景】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現(xiàn)代孩子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從小嬌生慣養(yǎng),家長包辦太多,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差。《分一分》這個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這是我選擇研究這一課題的主要原因。
【案例主題】
“分一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的問題,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分玩具、分書籍、整理書包為主線,設計了3個步驟:尋求“分類”的標準;尋求“分類”的策略;動手操作,體驗分類。通過說一說、評一評、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體如何按某一標準或多個標準進行分類,從而獲得分類的意識和基本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自主探索的機會。始終滲透自己的事自己做,通過自己的勞動可以美化生活等思想,實踐了寓數(shù)學思考于生活情境中,寓自主探索于操作實踐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數(shù)學教學理念。
【案例描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我國的節(jié)日可多了,有國慶節(jié),有春節(jié),有中秋節(jié),還有屬于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日,那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
幼兒園的老師為了讓小朋友們過個快樂充實的兒童節(jié),希望小朋友們能捐獻自己喜歡的東西到班上給小朋友們一起玩,小朋友們你捐一件,他捐兩件,捐得可多了,都堆成了小山,只可惜太亂了,小朋友很難快速的找到自己想玩的東西,怎么辦呢?
生1:把自己喜歡的放一起。
生2:把顏色相同的放一起。
生3:不對,不對。你喜歡的我不一定喜歡。
師: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想到了一個辦法,但是我要請出我的魔法棒幫忙,小朋友們注意了,變變變,哇,(從黑屏中淡出例題圖)小朋友們捐的東西被整理得真整齊呀,想知道我用的是什么魔法嗎?都想知道,誰能回答我這個問題我就告訴他。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尋求“分類”的標準
問題:上面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1)獨立思考,指名回答。(按玩具的種類分,按書名分)
(2)相互評價。
小結:剛才我就是把同一種類的玩具放在一起,又把書名相同的放在一起,這樣它們就變整齊了,使用起來也會很方便。象這樣把同屬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的方法,叫做“分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當魔法師,把凌亂的東西有規(guī)律的分一分(板書課題:分一分),創(chuàng)建一個整齊、美麗的環(huán)境。
2.尋求“分類”的策略。(課件出示課本上的試一試:把顏色不同的樹葉分在3個筐里,用線連一連。)
(1)小魔法師們,請你們同桌討論: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評價。
(3)動手連一連。
3.動手操作,體驗分類。(整理自己的書包)
(1)師:每天都背著書包來學校,誰來說說你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呢?
(2)四人小組討論:書包里的東西怎樣放才會變得整齊、有規(guī)律呢?
(3)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的方法。(課本放一起,作業(yè)本放一起,學具放到鉛筆盒里。)
(4)獨立整理書包。
(5)師:哪位同學愿意把整理后的書包拿到講臺來給大家看看?
生1:課本和練習本還是混在一起。
生2:課本和練習本分開放了,但大小不一,看起來還是不整齊有序。
生3:前面兩個同學的問題都解決了,看起來很整齊,一打開文具盒,里面很亂,又臟。
4.小結
大家在自己的努力和別人的幫助下,都能把書包里的物品按用途整理得整齊有序,都是超級小魔法師。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一些物品分一分,這樣東西的擺放就顯得更整齊美觀了,我們用起來也更方便。
三、鞏固深化,再次體驗(啟慧)
1.課件出示(幫冬冬整理衣柜)
(1)小組討論可以怎么分類?
(2)指名匯報分類的標準。
板書:按種類分
2.課件出示(識別蔬菜)。
滲透多吃青菜、水果的好處。
3.課件出示(你能把坐在教室里的人分一分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根據(jù)人的年齡、性別、穿著、身高等多種標準來分類,不同的標準分類的結果就會不同。
四、全課總結,拓展思維
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談感想及收獲,教師再作概括總結。
【案例評析】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得到不少啟發(fā)。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分玩具、分書籍、整理書包為主線,設計了3個步驟:尋求“分類”的標準;尋求“分類”的策略;動手操作,體驗分類。通過說一說、評一評、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體如何按一個標準或多個標準進行分類,從而獲得分類的意識和基本技能,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實踐操作的平臺。
在教學找分類標準的環(huán)節(jié)中一共安排了4個不同內容,孩子們都能各抒己見,都能說出分類的標準:按種類分、按書名分、按顏色分、按性別分等,表達能力較好;用連線把不同顏色的樹葉分類也做得不錯??墒堑搅松钪?,孩子們缺少生活經(jīng)驗,實踐機會太少,動手能力太差,做事情不管合不合理,是不是實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的機會,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要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探討,去實踐,并引導孩子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方法,總結經(jīng)驗,提高動手能力和生活水平。
于是,我還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的容量太多,太雜,太過于追求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完美,題型的豐滿,留給孩子們整理書包的時間不夠,交流得也不到位,應該教會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有序整理,教一次不會,再教第二次,或者用生教生的方法,考慮到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還可以手把手的讓學生多次經(jīng)歷整理的過程,分類標準可以多元。在生活中,通過整理不僅要看起來整齊有序,更重要的是使用起來要方便。整理完書包,再一起整理書桌柜桶,甚至課桌椅的擺放等等,真正做到用所學知識美化、服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