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榮
《課標》實施已有幾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取得了許多顯著成效,如課堂不再是“填鴨式”的教學。但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xiàn)出許多弊端,如教學模式單一化,忽視學生的能動意識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的理念相違背。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施展的天地。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關(guān)鍵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即不被動,不呆板,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讓課堂成為有效的課堂呢?下面一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多種不同智能的不同組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和弱勢智能以及學習風格和方法,我們應該對學生持有一種主體多元、內(nèi)容全面,方法靈活的多樣化教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的機會,在課堂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去表現(xiàn)自我。如我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因為內(nèi)容比較簡單,故事又貼近生活,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但對于題目的含義,學生幾乎不能體悟。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抓關(guān)鍵詞讀等不同讀的形式,去體驗爸爸媽媽間那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愛,而最難懂的問題先合作探究,然后再討論交流,最后師生共同解答,這些方法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有話可說,也改變了以往幾個人課堂的形象。每個學生都想在課堂上發(fā)表自我見解,所以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讓他們回答難易度不同的問題,這既可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又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把課堂成為每個人的課堂。
二、創(chuàng)立和諧課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去感染學生,親近學生;其次是善待學生。這樣,課堂上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發(fā)言,即使說錯了,他們得到的不是批評、懲罰,而是鼓勵、肯定以及耐心的指導、講解。如一位教師在說他的教學經(jīng)驗時,他說:“我在課堂上最常講的話是‘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這些表揚的語言運用,讓學生敢說、愿說,讓他們看到進步,找到自信。尤其是學困生要經(jīng)常鼓勵,使他們感到老師也是在意他們的答案,把他們當成班級一份子。這樣就漸漸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而大膽主動地發(fā)言,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讓課堂變得輕松愉快。例如,我班有個學生,她不善于在人多的地方發(fā)言,課堂上,她經(jīng)常是舉起手又快速地放下,有時即使被喊到了,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點。她甚至在作文中寫到:我好恨自己,為什么一站起來就把想說的都忘了,我真沒用!通過多次課下交流,我找到了她的根源:她緊張,又怕說錯被老師批評或同學們嘲笑。此后,我經(jīng)常讓她回答問題,不管是對,還是不準確,我都給她一個微笑和一句鼓勵的話。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每次提問,她都能積極地發(fā)言。評價課堂的是否成成,是看學生的聽課及互動比率,我們很難做到讓全班學生都聽懂,但可以做到讓全班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從各方面提高自己,高度重視自己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應因材施教,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發(fā)揮“主人翁”的價值。如我在教學寫作文時,有的學生不給題,讓他們寫自己最有話說的作文,或者不限字,只要求把最精彩的部分寫出來,我先讓他們愿寫作文,然后慢慢引起寫作的興趣。“放羊式”的寫作方法把學生思路打開了,消除了“怕”的心理,使他們的寫作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歨。
四、自反式評價,激活課堂
課堂中的自反式評價是指學生在學習“客觀性知識”時能回到自身,扣問自我,反躬自省,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化程度。它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重視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許多老師都在感慨:把課堂放給學生,可他們不要,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還是唱獨角戲,最多是幾個“好生”陪我一起表演。不錯,老師如果引導不當,課堂就成為少數(shù)人的課堂,有些老師為了求速度、效率,課堂上總是找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從表面上看,好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一堂課下來,又有多少學生聽懂呢?“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堂,本身就是百家講壇,不管每個學生答案有多膚淺或深奧,只要合情合理,都應給預肯定。每個學生只有把自我放進文本,才能發(fā)現(xiàn)自我,并且不斷地完善自己。如果課堂永遠是少數(shù)人的,大多數(shù)學生就永遠看不到自我價值,那樣學習興趣也會下降,更談不上成長。
自反式評價就是讓每個學生愿意去學,去改。新課改要求的是一個“多元化”課堂,“活”的課堂。記得在一次觀摩課中,那位老師為了讓課堂不冷場,順利進行下去,一節(jié)課中就始終找了四位同學回答了所有問題,即使是找讀自己感動的段落或句子,也沒有換人。對于一篇課文,不管是什么層次的學生,他都會有自己最喜愛的內(nèi)容。但那位老師卻剝奪了大多數(shù)學生權(quán)利。那堂課上得很好,但卻成為幾個人的課堂。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最關(guān)鍵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只有平等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他們才會“玩轉(zhuǎn)”課堂。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了自由愉悅的學習心境,難道還會出現(xiàn)無效果的課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