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平
高三生物復習中,如果僅僅是將原有知識重復一遍,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難以應對新課程下的高考,作為高三生物復習課,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讓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就要向課堂要效率,因此,要求教師在復習角度和策略的選擇,重難點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筆者在近三年的高三復習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本文結合自己教學實際來談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依托考綱和課標,分析教材,明確復習目標
高三以考綱和課標來指導第一輪復習,教師只有明確復習目標,才能更好地指引學生的復習方向,從近幾年的課標I卷分析看出,高考試題難度不大,試題新穎,與社會實際問題聯(lián)系緊密,突出對能力的考察,但所考察的知識點始終源于課本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多個基礎知識點的綜合,因此,在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中,切不可脫離課本大搞題海戰(zhàn),一定要深挖教材,按照考綱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扎實穩(wěn)妥地復習。
有效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這就要在復習過程中,對教材內(nèi)容巧妙安排復習順序,合理整合,明確教學任務,每周第一節(jié)課以表格的形式明確告訴學生本周復習安排、進度、所學知識點和習題,每天開始上課時借助幻燈片羅列出本節(jié)課的復習考點,所達到的目標層次,如是I類還是II類層次,讓學生心里清楚知識點掌握的程度,同時指導學生制定一個近期和遠期目標,以月考為平臺來檢測自己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的要求,以便及時查缺補漏,這樣既可避免復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也可消除學生的被動性和表面性,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構建概念圖并課堂展示
1.互換角色,深入學生中,做一名聽眾
在前兩年的教學中,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自己三番五次的講解,學生還是不會呢?”原來自己講得太多,學生動的太少,那怎么能改變這種局面呢?偶然的一次角色互換,讓自己嘗到了甜頭,即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都很珍惜自己在講臺上展示的機會,小組積極合作,主動解決各自的疑難問題,提前做好展示準備,展示過程中甚至講解的比老師都到位,通過這種互動教學,學生和老師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大概這就是教學相長吧。所以,千萬別低估了學生的潛力,老師需要做的是用什么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2.閱讀課本畫概念圖,自主構建知識框架體系
每節(jié)課拿出15-20min閱讀本節(jié)所要復習的內(nèi)容,并按照自己對教材文字的理解嘗試用概念圖的形式盡可能地將教材的知識展現(xiàn)出來,然后以小組(4人一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完善概念圖,最后由小組長根據(jù)大家的建議與要求畫出本小組的概念圖準備參與課堂展示,接下來,讓3—4位同學在前后兩塊黑板上“作畫”展示,不足之處,由全班同學一起修正完善,最后10min仍然留給學生,讓學生以概念圖的形式自行整理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所學知識點。
實踐證明,高三學生完全有能力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畫出某個過程,某個概念,某個實驗的流程圖,只是之前的訓練太少,學生一開始可能并不完整,但經(jīng)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教師的指點,能夠將其逐漸完善,通過教師在一旁引導指正和學生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可不知不覺地把整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囊括其中,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而通過這種自我構建—指正完善—展示總結的模式,最后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要點就以概念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簡潔清晰,一目了然。
3.培養(yǎng)學生自評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處理選擇習題時,按照高考模式限時訓練, 10min完成6個選擇題,然后各小組將各小題的錯誤情況統(tǒng)計于黑板上,各小組結合錯誤統(tǒng)計情況進行小組討論,10min后,選取1-2學生上黑板進行講解,最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講解情況現(xiàn)場進行點撥指正,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一是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鍛煉自己的膽量,提高學習的興趣,二是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因為要上黑板給全班同學做示范講解,所以學生會認真準備,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討論,甚至會求救于老師,這樣“被動的學”變?yōu)椤爸鲃拥慕獭?,學生的注意力和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三是學生完成講解之后,老師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狞c撥,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再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認可,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自然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同時,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無形之中把老師就從課堂上解放出來,由原來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閰⑴c者,教學輕松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師生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三、利用教材插圖,看圖說話,提高圖文轉換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設計了很多插圖,同時教材中許多知識點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如何能夠充分地利用這些插圖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呢?一是在復習中嘗試著讓學生將圖解轉換成文字進行表述,即看圖說話。二是嘗試著用簡練的文字給圖命名,然后再試著用豐富科學的文字進行描述,從而實現(xiàn)圖文相互轉化,比如說,在復習DNA分子結構時,教師可以直接要求學生畫出DNA分子雙鏈的平面結構圖, 學生會畫出不同的結構圖,一是充分暴露學生的問題,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具體指導,二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連接,兩條鏈的反向平行關系,堿基對,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脫氧核糖之間的連接方式等,一看一目了然。正確繪圖既是學生將知識點內(nèi)化的標志,又可以提高學生讀圖,析圖能力,在一二輪復習中,不斷按照看圖—說圖—繪圖的模式進行訓練,學生審題,識題,析題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高三生物復習中提高復習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自己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但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深入學生,做一名引導者,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復習,使知識在這種教學于樂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存儲在他們的大腦中,這樣學生學的輕松,老師也教的輕松,復習的效率就會顯著提高。